第333章 神风
第333章 神风 (第1/2页)【宿主:陈辉
语文5级(57%)
数学7级(38%)
英语5级(42%)
物理6级(14%)
化学5级(66%)
生物6级(54%)
体育5级(0%)
地理2级(0%)
历史2级(0%)
政治7级(79%)】
这些天对大一统理论的研究,陈辉同样收获颇丰,政治眼看着都要冲到8级了,数学也有长足的进步,连带着语文英语等科目熟练度也有增涨。
看到数据面板的这一刻,陈辉就释然了。
长长的舒了口气,放下马克笔,回到椅子上,他决定先休息一会儿。
研究自然是要继续的。
研究大一统理论,熟练度的增涨速度明显比之前快不少,即便最后没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只要熟练度还在增涨,陈辉就知道,他最后一定能到达终点。
他确定,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魔都,张翠翠正带着两个孩子在收拾行李,他们下周就要启程前往火星。
她抗癌已经三年多,虽然最后接受涅槃一号临床试验是免费的,但前面三年他们已经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
家里也还有些积蓄,但她已经脱离社会太久,想要找到原本行业的工作太难,如果是普通工作,带着两个孩子,在魔都根本生活不下去。
原本他们也是准备回老家的,没想到正好看到了正在大力宣传的火星移民计划。
她承认,家庭繁荣计划的补贴让她最后鼓起勇气做出了这个决定,谁也没有想到,当进入聚变时代的第五个年头,人口反而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
如今满大街的又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了,但这一次,是鼓励大家生育,生育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家庭将获得包括能源信用点在内的直接补贴、优先分配宜居空间、以及父母双方长达三年的带薪育儿假。
而移民火星将会获得更加丰厚的补贴,让这个被癌症折磨得跌落阶级的家庭甚至能够更上一层楼。
她的这个决定获得了丈夫的全力支持,这三年抗癌让他们认清了太多东西,回老家也只是减轻生活成本,而并不是认祖归宗。
现在的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牵挂,他们一家人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比起其他移民火星的人,他们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对重启新生活的期待。
“妈妈妈妈,我要带上这个小黄鸭!”
他们的女儿举着一个小黄鸭玩具就要往行李箱塞。
张翠翠有些无奈的再次将它拿出来,“诺诺,我们的行李箱放不下了,等到了火星,妈妈再给你买好不好?”
如今华夏大力发展,星空旅行早已如同坐地铁一样方便,但成本终究是不一样的,普通乘客携带的行李份额是有限制的,超出份额的行李费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些贵了。
他们现在说是在收拾行李,倒不如说是在选择应该带走哪些东西,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她真是一件东西都舍不得扔,行李箱里的确容不下一只小黄鸭了。
这次火星移民计划虽然车票是免费的,但组织方鼓励大家少带行李,到了火星,一切生活物资和房子都是包分配的。
“没关系,让诺诺带上这个小黄鸭吧。”
张翠翠丈夫从她手中接过小黄鸭,放进行李箱,然后从行李箱中拿出一块PCB板,扔进一旁的杂物堆里,“好了,现在重量应该就达标了。”
张翠翠赶紧去捡起杂物堆里的PCB板,“这怎么行,这是你从大学时就一直在用的板子,怎么能扔了呢?”
“没关系的,这块板子早就过时了,我把它当传家宝放那的呢,现在也是时候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
张翠翠丈夫毫不在乎的说道,“到了火星,什么板子没有。”
“在蓝星,我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嵌入式工程师,但到了火星,我们就是开拓者,是为后代创造新世界的奠基人,这种感觉,可比一张板子重要多了。”
听到丈夫这么说,张翠翠也没有再勉强,但她知道丈夫对这块板子的感情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云淡风轻。
“妈妈妈妈,我也要带上我的挖掘机。”
另一边,她的双胞胎儿子也在旁边哭闹着要把挖掘机放进行李箱中,妹妹都放了小黄鸭,他也要挖掘机。
“言言,这个大的肯定不行哦,我们就带一个小的挖掘机好不好?”
张翠翠丈夫蹲下身,温声细语的对他们的儿子说道,“等到了火星爸爸带你去坐真正的挖掘机。”
“好啊,好啊,我要坐大挖掘机。”
小家伙开心的蹦蹦跳跳,全然不知道去火星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他来说只是一场普通的旅行。
“你现在可真耐心。”
张翠翠看着丈夫,笑着说道,她想到了刚开始认识丈夫时,对方那暴脾气,两人都因此差点分手,没想到还能有一天看到丈夫这般温柔的模样。
“跟小孩子生气有什么用?”
丈夫回头一笑,“他们根本不会管你生不生气,还不如平和一点,反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两人相视一笑,温情将这个小房间包围。
“星际公民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期《星河瞭望》。”
这时,打开的电视里出现跳出一档新闻节目,主持人正微笑着对着屏幕外的观众们说道,“就在今天,太阳系开发署发布了令人振奋的第一个五年报告,距离我们全面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已过去五年,人类文明的足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空延伸!”
同时电视屏幕上的镜头切换至火星同步轨道,展现覆盖整个星球的交错光带。
“看这颗焕然新生的红色星球,随着第八座创世级聚变大气调节器投入使用,火星大气氧含量已达到可供户外短时活动的标准。
就在上周,乌托邦平原诞生了首个无需防护服的自然生态区,这标志着火星地球化改造进入全新时代!”
“难道我们去了火星之后只能一直待在保护区里吗?”
张翠翠看到新闻后,看向丈夫,又看了看三岁多的双胞胎儿女,有些担忧的问道,她不想两个小家伙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