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说谎之人浮出水面
第449章 说谎之人浮出水面 (第1/2页)赵金龙!
赵金虎!
钱铎!
这三个人,必有人说谎。
因为他们所交代的关于“谁最先提出借助酒驾敲诈勒索的想法”之事,是相互对立的。
赵金龙和赵金虎两人都说是钱铎最先提出。
而钱铎却一口咬定是赵金龙。
要么,赵金龙和赵金虎这两兄弟提前就串通好了,共同捏造谎言。
要么,是钱铎为了给自己减轻刑罚所以把这通脏水泼到别人身上。
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并不能单纯以人数多少来评定结论。
可问题在于,不管是赵金龙赵金虎还是钱铎,他们交代的双方在第一次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是当面交谈,并没有留下聊天记录之类的直接证据,当然,录音或者录像,也是没有的。
说白了,
现在就只有这三个人互相对立的口供。
却找不到半点实证。
到底真相如何,却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搞清楚的。
“你们怎么看?”
老李眉头微皱,看向陈野和曹炳琨。
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有时候办案陷入困境,与其一味地死命钻研,不如集思广益,或许能有新的收获。
也或许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成为打开局面的关键!
听了老李的话,陈野和曹炳琨相互对视一眼。
陈野道:“曹哥你先说吧。”
陈野是“晚辈”,自然要让曹炳琨先说话。
曹炳琨比他早来了至少十年。
曹炳琨也没有推辞扭捏,他心里其实也早就有了些想法,所以直接开口道:“老李,我是这么想的,凡事都有痕迹!不管做得再隐秘,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没有,那很可能只是暂时没发现,而不是真的不存在。我想,或许我们三个可以交换讯问对象,换一个人来讯问,并且都针对这个谁最先提出想法的问题。”
曹炳琨双眼微微发亮,说道:“如果他们说的是真话,那么不管问几次,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真的就是真的,不会因为多问几次,就变了。”
“可如果,某个人前后的说辞不一致,有些细节,不一样,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他其实在说谎!”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支撑。”
“而这无数个谎言,其实就是无数个破绽。”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纰漏,那么他的谎言,不攻自破!”
听了曹炳琨的话,老李缓缓点头。
这倒确实是个好办法。
说白了就是重复多次讯问,让犯罪嫌疑人针对同一个话题,反复地说,重复地说,多次地说。
并且讯问者也会针对性的,扩散性的提出一些关于细节方面的问题。
如此一来。
犯罪嫌疑人会难以避免的产生紧张、厌烦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就可能会对他产生负面影响。
并且这样也会让他身心俱疲,更容易露出破绽。
而一旦谁在某个细节方面,前后供述不一致,那么就可以说明,他,很可能在说谎!
因为如果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记错的。
1就是1,2就是2。
1变不成2,2也变不成1。
并且,1也不可能变成0.9或者1.1,2也不会变成1.9或者2.1!
这,其实也是一个实务中经常会用到的讯问技巧和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