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卖官鬻爵,天水姜氏
第二百零七章 卖官鬻爵,天水姜氏 (第1/2页)姜义顿了顿,像是在追忆整日所见的景象。
“我顺着地脉粗粗探去,此番地龙翻身,烈度远胜上次,波及亦广。”
“生民涂炭,可有救灾章程?”
姜义声音不高,却似一块石子沉进深潭。
姜亮那虚影,微不可察地晃了晃,像风里的一缕青烟。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个没什么笑意的弧度。
“孩儿到底只是阴司神祇,”
声音平淡,“管的是魂,不是米。”
“能做的,不过是安抚那些枉死孤魂,收拢新生的怨气,免得再化出阴邪,平添乱世之祸。”
话到此处,他停了片刻,抬眼瞧着那豆点大的烛火。
语气里带着一丝说不清的冷漠:
“至于朝廷赈济……圣上忧心万民的恩旨,想来早已快马加鞭,发往各州府了。”
姜义闻言,神色并未见缓。
那双看过太多风霜的眼睛,只微微垂下。
三年前的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那一夏一秋,赈灾文书如雪片般飞下去,真正落到灾民碗里的口粮,却比金豆子还稀。
听说国库那点家底,早已掏得见底。
至于是被天灾掏空,还是被“人祸”挥霍,那便只有天知晓了。
朝廷元气才喘匀三年,如今又迎头撞上这等天灾,还能有几分余力,去填那深不见底的窟窿?
姜义只是缓缓摇头,不再多问。
堂屋里烛火一晃,照出他那沉下去的面色,气氛也随之凝重。
姜亮本是虚影,理当无喜无悲,此刻却也觉得有些压抑。
他沉默片刻,话锋一转,脸上生出几分活泛的笑意:
“三年前那场大旱,羌地人心浮动,硬是让姜锐与大黑招抚下不少部族,圈下好大一片地盘。如今在羌地,也算竖得起一杆旗了。”
说到这,他语气轻快了些,隐隐带着与有荣焉:
“动静闹得这样大,朝廷自然也看在眼里。他那位做护羌校尉的老丈人,联同凉州刺史,前些日子已联名上折,说是抚羌有功,保境安民,要替他讨个封赏。官职抬一抬,日后在羌地行走,也更好说话。”
听了这话,堂屋里那点沉凝的气氛,总算淡了几分。
姜义紧锁的眉头,也似被这消息熨开了些,一直绷着的嘴角,缓缓松了下来。
他吐出一口浊气,像要把心底那份挂在天下苍生上的郁结,也一并吐出去。
“在那等苦寒之地折腾出这番局面,也是难为他们了。”
话音平淡,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他端起茶杯,却并未入口,只沉吟片刻,又道:
“罢了,你明日此时,再走一趟。”
“后山那几株果子正好熟了,我再理些药材丹药,你给他们一并捎过去。大黑那厮,想来也馋得紧了。”
姜亮听着,虚幻的脸上露出个会心的笑。
自无不应,只冲老爹点点头,道了声:“那我先回了。”
话音一落,他的身影便淡了下去,如水墨入水,轮廓一点点模糊,终化作一缕若有若无的青烟,散在空中。
屋里复归沉寂。
只剩下烛火偶尔“噼啪”一声,似与夜色对话。
次日天光大亮。
一夜惊悸过后,村子里又是寻常景致。
鸡鸣犬吠,炊烟袅袅。
仿佛昨夜那场震动,不过一场不甚安稳的梦。
姜义负手在村中踱步,不紧不慢,东家看看,西家瞧瞧,眼里量着,心里也自有盘算。
情形不算坏。
哪家的屋檐落了几片瓦,露出下面的椽木;
哪家的院墙裂了几道细缝。
总归伤筋动骨不到,各家拾掇拾掇,寻些泥瓦补上,也就过去了。
可姜义心里总觉着,这地龙,还没闹腾够。
他立在村口老槐树下,见古今帮的子弟们正清理碎石,汗水与尘土搅在一处。
“大牛。”他唤了一声。
“姜叔,村里都瞧过了,没大事。”
大牛迎上来,抹了把额上的汗,那身板依旧壮得像头牛,嗓门也洪亮。
他打小便跟姜明交好,那时候见着姜义,自然也是一口一个姜叔叫着。
如今几十年过去,姜明成了古今帮帮主,姜义也已熬成了“姜老”。
可大牛嘴上这称呼,却始终没改。
在他自个儿心里,这声“姜叔”,自是比“姜老”更亲近,更透着股旁人没有的体面。
姜义只是“嗯”了一声,眯眼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声音缓慢:“这事儿,怕还没完。”
收回目光,他看着大牛,语气沉稳得不容置疑:
“挑些得力的青壮,把各家屋子梁柱接口都撑牢了,木料越粗越好。再加固一遍。”
顿了顿,又添上一句:“有备无患。”
他在古今帮并无职份,可一言出口,便没人拿它当商量。
大牛爽利应声,转身去点人。
不多时,村里便响起叮叮当当的斧凿声,与青壮们的号子相和,透出股子踏实劲儿。
村中热闹起来,姜家祠堂里,却静了好几日。
长安城里遭了天灾,正是人心浮动、鬼魅横行的时节。
姜亮那位感应司都司,自然有忙不完的差事。
白日里听经学道的清闲,早就没了踪影。
他惯坐的那只蒲团,也落了小半个月的灰。
香案上青烟直直往上,却似比往日更显寂寥。
直到这一日清晨,那道熟悉的影子才重新凝出。
只是这次回来,姜亮的神魂之体,不若以往凝定,反而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晦暗与躁意。
连同堂中空气,也跟着沉了几分。
一直闭目静坐的姜义,这时才缓缓睁眼。
目光落在他身上,淡淡打量片刻,声线平稳如常:
“怎的?长安城里,还没收拾停当?”
姜亮闻言,扯了扯嘴角,那点笑意半分未到眼底。
“长安城么……鬼魅归位,人心暂安,表面上,总归过得去了。”
话锋一转,他眉宇间那股烦躁再也藏不住:
“孩儿烦心的,是锐儿那边的消息。”
见父亲眼神微凝,他忙又补了一句:
“并非锐儿自身出了岔子……说到底,事不在他。”
他长长吐出一口并不存在的浊气,声音里满是压抑的失望与疲惫:
“真叫人心头发沉的,是如今的朝堂。”
姜义只抬了抬手,指向面前空着的蒲团,示意他落座。
“不急。”声音依旧平稳,“一件件,慢慢说。”
姜亮的虚影在蒲团上坐下,眉宇间的躁意却丝毫未减。
“那道为锐儿请功的折子,”他开口,语气里压着火,“原是板上钉钉的事。可递上去,便如石沉大海,连个水花都不见。”
“他那老丈人觉着不对,托了京中关系,细细打探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