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青州医学院
第552章,青州医学院 (第2/2页)他命人抬上几口樟木箱,箱中装满了文书。
“此役,我孝州所获,并非保全一城一地。”
他拿出一本册页,“这是抗疫期间,所有病患脉案、用药记录、隔离条令、物资调度册档,乃至……人痘接种之法之得失记录,由秦医官负责整理编纂,暂名为《孝州防疫事略》。”他又指向另外几摞新抄录的册子:“这是杜老牵头,众位医者协同,依据此次疫病特性,结合《伤寒》、《瘟疫》诸论,编撰的《疫病辨症指南》与《医员训诫初本》。”
“这些都是在血火洗礼中,摸索并验证的一整套基于专业分工、系统协作、全面保障的抗灾体系!”
他详细阐释了这个体系的构成:
“此体系,始于‘清源隔离’之果断,成于‘医药救治’之精诚,稳于‘军令如山’之纪律,终于‘免疫预防’之远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它包含了快速响应、分区管控、物资调配、讯息通达、民众动员等方方面面。这《典章》与教材,便是此体系之凝结,是无数教训与经验换来的无价之宝!”
“而此体系得以运转之核心,在于人。在于诸位!在于刘大人等,以身作则,与民同在;在于医疗营将士,不畏生死,深入疫区;在于杜老、赵大夫等,穷尽医理,辨证施治;在于秦医官,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也在于全体将士,舍生忘死,维持秩序,乃至以身试苗!”
“经此一疫,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城池保全,而是有了一批经历过最严峻考验、掌握了最宝贵经验、可托付重任的栋梁之材!”
这番话,让所有参与抗疫的核心人员心潮澎湃。
他们意识到,自己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救援,更是在开创历史,在奠定一套未来可以应对更大危机的运作模式。
个人的功绩融入了体系的价值之中,这种认可,远比金银赏赐更令人感到自豪。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青州技术学院内,悄悄挂上了一个“青州医学院”的匾额。
这是秦砚秋履职医务局主事后,督办的第一件要务。
堂内,五十余名通过甄选的年轻学子正襟危坐。他们多是药铺学徒、略通文理的良家子或军中选送的士卒,也有几名聪慧的医女。
讲台上,秦砚秋一身素净襦裙,发髻用一根玉簪简单绾起。
“今日,我们不读《内经》,而是先讲个故事……”
她拿起一枚小小的、干瘪的痘痂标本。
“此乃何物?它又如何能由索命之魔,化为护身之符?”
她从疫情的突然爆发讲起,讲到最初的误判与混乱,讲到断发隔离时的艰难抉择,讲到发现痘疮时的绝望,再到人痘接种法的提出、试验过程中的九死一生、以及最终成功的狂喜与反思。
林川说过,培养出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医者,比治愈一万个病人更为重要。
个人的壮举终将归于平静,而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的传承,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终将滋养后世,福泽苍生。孝州的春天,不仅在于草木复苏,更在于希望与秩序的重建,在于从灾难中涅槃而生的、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她想起林川那日对众人说的话——“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你们。”
唇角微微笑了起来。
“砚秋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将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