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章 宫阙
第 4章 宫阙 (第1/2页)(完了,章节顺序搞错了....)
顾全从未觉得自己能跑的这么快,自己的沟子会那么疼。
顾全发誓,沟子是真的疼。
比吉日格拉讲得,那些草原半大小子走“羊肠小道”还疼。
虽然很疼,但顾全且极其的兴奋。
在送别了袁万里之后,他又从晋地的西口商道回到了草原。
苏堤是点了火,杀了人之后就跑了。
顾全他是亲自望着归化城乱起来的。
见余令的计划成功,顾全知道土默特部完了。
他要赶在三边总督和晋地的这些领兵的总兵之前把消息告诉老祖宗王安。
唯有第一个到,把消息传回去,这份功劳才能坐实。
若没有第一手消息,若不能赶在这些人之前,这份属于余令,锦衣卫,东厂的功劳就会不翼而飞。
不要高估这些人的底线,在巨大利益面前这些人没有底线。
杀五个贼人就敢上折子请功,杀退一群马匪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胜……
所以,不要指望这群人有底线,有脸皮,有道德。
在这份军功之下他们会露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所以,顾全要用最快的时间赶回去把功劳捏在手里。
每到驿站顾全就换马,不但换,而且还是嚣张的换两匹。
东厂令牌一出,驿丞连屁都不敢放。
临走时还贴心的给顾全包了一个大红包。
顾全来者不拒。
用余令的话来说,我都不认识他们,他们非要给我送钱,我为什么不要,又不是我问他们要的。
在大明,九边地区的驿站最多,最密集,也最发达。
所以才能满足顾全一次骑两匹马的嚣张要求。
主要原因就是被虎视眈眈的草原部族给闹的。
俺答可汗能绕过那么多关卡,突然兵临京城之下,他的出现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防守的缺陷,信息传递的短板。
自那以后,九边重点地区设置了大量的驿站。
一旦草原人的军队进犯边境,驻守在边境的边军,就可以立马通过驿站将情况快速的传送到朝廷。
朝廷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密集的驿站给了顾全极大的便利。
这一路饿了就吃牛肉干,渴了就拿起腰间的竹筒杯子猛灌一口。
这杯子是余令准备的,因为余令有不喜欢看人喝生水的怪癖。
等京城的轮廓出现在眼前,顾全的眼睛湿了。
屁股磨烂了,大腿两侧都和棉袄粘连到一起了,这一刻值了。
冲进京城,胯下战马的速度一点都不停歇,一路往前。
见城守军开始敲锣正准备围堵自己,顾全掏出令牌高高举起,怒吼道:
“东厂办事,都给咱家滚开!”
城守军见状慌忙退散。
在众人的喝骂声中,顾全一路冲到宫城前,掏出令牌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宫门开了,四个太监恭立在两端。
“我的腿动不了了,快抬着我,去见老祖宗!”
四个太监伸手交叉互结抬着顾全就往宫里冲去。
这一路,连过八道关卡,若不是顾全是熟人,不知道还有多少道呢。
自从廷击案发生后,宫里里里外外的护卫全换。
如今皇城的守卫是御马监的四卫,而内宫的守卫全都是王安挑选的太监来护卫。
小老虎现在是养心殿的护卫统领,有权势,却极其的低调,不跟任何臣子多说一句话。
养心殿就是万历起居的宫殿。
如今的万历更老了,闭眼打盹的时间比睁眼的时间都长。
他的睡眠是断断续续的,夜里根本就睡不着。
浑身疼的厉害。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时日不多了。
望着又睡过去的万岁爷王安叹了口气。
不说万岁爷身子如何,这朝堂已经有了乱象,前年的廷击案就是试探。
这是朝臣的一贯作风。
这个案子和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性质一样。
都是朝廷官员党派对皇权的试探,来看看皇帝什么态度。
南北榜案冤么?
朝中人都说这个案子是冤枉的,那些臣子都是被冤杀的。
王安觉得学子冤枉是肯定的,但是官员未必冤枉。
这些官员是看洪武爷老了,想在洪武爷驾崩之前,形成“南方学子就是比北方学子强”的惯例,形成祖制。
这个时间点选得真好,刚好是洪武爷老的时候。
王安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有些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南北状元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是北方多战乱。
在大明没统一之前,燕云十六州大片北方土地可是丢了四百多年!
四百多年换了数代人,有本事的跑了,跑不了的死了,文化鲜血断层了。
如果洪武爷不管不问。
若干年后,南方就把持了大明朝堂。
如果这样,北方这大片的土地,死了那么多人拿回来的土地还能留住么?
所以洪武爷才再次举刀。
洪武爷虽然老了,但手中的刀依然锋利。
王安望着一眼皱着眉头的万岁爷轻轻叹了口气。
前年的廷击案虽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那帮子人却开心了,他们胜利了,知道万岁爷拿不起刀了。
他们在等着新皇登基!
此刻的顾全已经来到了养心殿。
望着又升官的小老虎,顾全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小老虎笑了。
他知道,有余令的消息。
“万岁爷才眯眼!”
“要事!”
小老虎轻声道:“悲还是喜!”
“大喜!”
小老虎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既然大喜,那小余令就安全了。
“等我片刻,我去告诉老祖宗!”
……
殿内的万历睁开眼,抬眼看了一眼远处的熏香,他轻轻叹了口气。
他觉得自己睡了好久,可熏香还是那么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