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 受气包
第 7章 受气包 (第2/2页)是一良策。
在大明立国之前是元朝的天下,元朝时蒙古贵族,异族人高高在上,汉人则处于被压迫的底层。
他们的高高在上可不仅仅是制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显得比汉人高贵。
地位的悬殊,文化的不同,他们骂汉人为“汉狗”,“汉奴”,“胡扎”等等。
羞辱着每一个身份比他们低的人。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在骂,污言秽语充斥街头巷尾。
大明驱除鞑虏后,觉得这种现象很不好,骂着骂着就容易造成流血事件。
整顿骂人的风气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在《大明律》里骂人是犯法的。
可《大明律》也说了,有功名的读书人是享有言论豁免权,即使公开说皇帝或官员不作为也不会受罚。
余令有功名,可以骂!
余令的这种骂是属于言语较为激烈的类型。
姜槐道的嘴没被人堵住,他也可以骂余令!
这大厅里面这么多官员。
有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还有负责刑名的提刑按察使司。
所有人可以说都是见证。
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其实余令的骂还不是最狠的,比之前辈王琼还差一点,人家王琼可是号称大明“骂神”!
人家还只骂高官,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险些被王琼骂死。
骂完了李东阳,再骂继任者杨廷和。
杨廷和他儿子杨慎发配充军,他还来一句“天道好还”!
彭泽、靳贵、陆完这些权官,也逃不了被骂。
哪个见了王琼不心里哆嗦。
人家王琼能骂也能打,王琼喜欢并支持王守仁,平定了宁王叛乱!
余令骂人也不是瞎骂,一开始就说明了理由,想借顺义王的手杀掉余令,这件事是真是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骂人的缘由。
缺点就是余令的话太绕,太脏了!
也是这个时候,众人才知道前几年河套的那场火是余令放的。
如此一来众人也就明白余令为什么能面见圣颜。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脑子一转就猜到了事情大概的真相。
就算余令身后有阉人帮忙,面见皇帝其实不难,但若是能和性子乖戾的皇帝一起用膳,还偷偷的拿走一个碗……
这已经不是阉人能左右的了。
皇帝是公认的小心眼。
虽久在深宫不见朝臣,但不代表他好糊弄,况且司礼监王安在朝臣之间名望还可以。
如此,余令说的话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土狗打嗝是因为吃屎吃饱了才打嗝。
可等所有人明白是这回事之后,余令已经连珠炮似的说了无数句。
除了进门那句有点脏之外……
“我耻与你这样的人为伍……”
随着姜槐道的这句话落下,余令又开始了。
“********”
*********
余令接下来的话就不带脏字了。
如果没有那一句句的“老子”,其实这一切还算文雅,可言辞太激烈了……
不明所以,但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刘敏宽皱着眉头,觉得这件事差不多了。
他觉得余令这性子不适合做文官,当武官就很好。
如今的武官太怂了,需要一个另类来让武官有点血性。
敲了敲桌子,扫视了一眼众人低声道:
“好了,够了,今日是接风洗尘宴会。”
酒宴开始,曹毅均望着像是没事人一样大吃特吃的余令满心的佩服。
骂完人,吵了架,胃口还这么好。
这是得多大的心才能吃得下,搁自己身上,自己一定吃不下。
一顿好好的接风洗尘宴,除了主角吃的开心,在场的诸位都是食不知味。
余令是真的开心,骂了想骂的人,还不用憋着,那股气自然通畅了许多。
下一步,余令要让姜槐道死。
听说南山多盗匪,长安多白莲教,三个被剥皮的大光头,可还有一个活着呢!
夜幕降临,众人散去,在一处温暖的小卧房刘敏宽单独款待余令。
夜幕下,姜槐道愤怒的摔着屋子里一切能摔的,到现在他才明白过来土狗为什么打饱嗝。
屎吃多了!
这狗日在骂自己屎吃多......
“不该撕破脸的,官场最怕撕破脸!”
见余令笑着不说话,刘敏宽觉得有些好笑,半玩笑道:
“要不来我这边,总督府有职务适合你!”
余令起身朝着刘敏宽行了一礼后笑道:
“总督,我的官不是考出来的,是陛下亲封的!”
刘敏宽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余令回绝了他,淡淡道:“姜槐道心胸不大,你最好朝中有人!”
“万岁爷够么?”
“你说你这说话滴水不漏,为什么见了姜槐道就不能忍一忍?”
“他要害我命,这怎么忍得住啊!”
刘敏宽轻轻抿了口茶,心里也明白了个大概,生死大敌,是姜槐道的官位救了他自己。
“那一千多战马卖不卖?”
余令叹了口气道:“总督,这些马已经不属于我了,是队伍里所有人此行的犒赏!”
“我在给你五个七品官位!”
余令呼吸一顿,忽重重的叹了口气:“我没骗你!”
刘敏宽沉默了许久,一直沉默到杯子的茶水都变得没了温度,见还在吃个不停的的余令忍不住笑了笑。
“这个给你!”
“这是什么?”
“经历掌司事的官印,我把这职位给了你,没有个官印算什么!”
余令好奇的打量着经历掌司事的官印,刘敏宽像是换了个人,语气森严道:
“余令接军令吧!”
“下官接令!”
“一定要保证长安不能乱,长安若乱,我第一个斩你!”
“遵命!”
说罢,余令抬起头低声道:
“我可以给大人搞五百匹马!”
刘敏宽闻言猛的站起身,怒喝道:“你不是说没有么?”
“挤一挤还是可以有的!”
小屋子里传来了笑骂声,片刻之后就安静了下来,酒足饭饱的余令也来到了门口,躬身告辞后远去。
望着余令走远,刘敏宽轻轻叹了口气:
“我老了,今年四月我就准备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