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哈哈哈,大明 > 第9 章 爹,儿子回来了

第9 章 爹,儿子回来了

第9 章 爹,儿子回来了 (第1/2页)

天亮的时候余老爷子从家里出了门。
  
  前日他去大慈恩寺加了香油,这件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自从有了来福后,在来福生辰前的一到两天他都会去加香油。
  
  在京城的时候他会去娘娘庙。
  
  他觉得自己的来福就是碧霞元君给自己的。
  
  当初也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的。
  
  这娘娘庙在宣德年间时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
  
  相传在嘉靖年间,嘉靖爷登基后宫里的妃子都没能诞下一个皇子。
  
  嘉靖爷的生母圣母章圣皇太后急坏了,大明江山没有皇子继承可不行。
  
  圣母章圣皇太后开始求神拜佛,最后求到了碧霞元君身上。
  
  她许诺,若能让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她便修建一座庙宇,让其享受人间香火供奉。
  
  许愿后不久,嘉靖帝真的得了一皇子,圣母章圣皇太后也兑现了当初的誓言,把土地庙扩建,便有了北顶娘娘庙。
  
  北顶娘娘庙是真的存在。
  
  但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却在百姓间流传甚广,信者极多,香火极好。
  
  成了一处灵验的道家道场。
  
  余员外在没余令这个儿子之前最后一次去的庙宇就是娘娘庙,因为都说求子很灵验,所以他就去了。
  
  结果就有了余令。
  
  所以余令去京城的时候余员外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去娘娘庙拜祭一下,好好感谢一下碧霞元君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一个儿子。
  
  今日是儿子的生辰,他要出门去买点肉回来搓丸子。
  
  虽然此时儿子来福杳无音讯,他还是贴心的去准备。
  
  回不回不知道,但一定要准备,万一回来了呢!
  
  太瘦的肉他不喜欢,他喜欢肥油多一些的那种肉,油水多,身子才会好。
  
  “余老爷,胡椒来一点吧,韩城来的,大红袍!”
  
  余员外笑着摇摇头。
  
  胡椒不用买,朱存相这个孝顺的孩子今年给家里送了二十多斤。
  
  哪怕家里人口多,用量大,这些也足够了。
  
  光有丸子不行,得配八珍汤。
  
  八珍汤得买配菜,这是重中之重。
  
  来福喜欢吃八珍汤里的面筋,可洗面筋不是一个简单的活,非常耗费时间。
  
  先前的时候都是肖五洗,他有耐心,往那里一坐就是小半天。
  
  肖五也跟着来福一起走了,如今都是厨娘在忙碌。
  
  洗面筋的汤水也得留着。
  
  煮一锅上好的八珍汤,少不了洗面筋的汤水勾芡,这可是稀稠的关键。
  
  要达到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这才是上好的八珍汤。
  
  同时,这也最考验厨子的手艺。
  
  做好了之后来一碟腌菜,淋上香油,再加一点香醋,再把炸好的丸子搁在里面,辣中透酸,酸中有辣。
  
  一大碗下肚……
  
  一股热流从胸腹之内直散到四肢百骸,身上的寒气就出来了。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驱寒最好不过。
  
  “余老爷,今日要几只羊?”
  
  望着躬身行礼的肉铺子掌柜,余员外拱拱手回礼,然后笑道:
  
  “横山羊有么,若没有,其他的也行!”
  
  “老爷好运气,商队才运来一些,可只剩下五只了,茹家在昨日一口气买了十多只,都是在小老儿这里买的!”
  
  余员外闻言笑了笑,他知道,那十多只一定是茹慈买的。
  
  “五只我全要了,劳烦你找人都送我家去,有人给你钱,我准备再去别处看看,看看家里还缺什么!”
  
  肉铺掌柜闻言立刻对着身后的伙计说道:
  
  “大户啊,莫发呆了,把羊给送到余大人家去,把家伙带上,去了就把羊剥了,动作麻利点!”
  
  大户闻言立马来了精神。
  
  他爱去余家,余家人大方,帮余家人杀羊不但有热乎乎的茶水喝,临走时人家还会给三四个赏钱。
  
  钱虽然不多,但人家好歹会给。
  
  大户算是发现了,在这长安,官宦之家当家的其实都很大方,对人都很大方。
  
  但这官宦之家的管家就别说了……
  
  一个个凶的厉害,做人还抠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当家的大老爷。
  
  尤其是那些没名堂的员外,帮他杀羊,笑脸都不舍得给一个。
  
  见伙计去忙了,掌柜的低声道:
  
  “同知大人要回来了?”
  
  余员外笑了笑:“我倒是想他今日回来,可朝廷的事情哪能是我这个小老儿说的准的,只能先筹备着!”
  
  “那令哥这次回来定然了不起!”
  
  余员外谦虚的笑了笑:
  
  “那都是乡党们信任,没有乡党们照拂着,那还不是自己绣花自己看!”
  
  两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余老爷,余大人从京城弄回的,那个什么落花生,还有那什么金薯今年是不是就要推种了?”
  
  余员外点了点头。
  
  落花生这几年不停地种,不停地留种,如今已经整个黄渠村加起来一共有十多亩地了。
  
  今年也是要推种了,都是好东西。
  
  金薯也是一样。
  
  当初小老虎托人从京城送回来的时候只有七个,原本以为这东西跟土豆一样发芽后切块种植。
  
  结果这金薯却用藤子。
  
  这几年精耕细种,整个黄渠村都种上了。
  
  等今天的藤子长出来,怕是可以扩种二十多亩地了。
  
  金薯这东西好。
  
  这玩意不挑地,产量比土豆还高,一亩能收十石,它的推种是今年的大事,夏收之后,就要大面积种植。
  
  (pS:清朝文献记载红薯"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产量高,意味着可留种的多,最好的是它还不争地。
  
  只要今年把这些种好,明年就能立马推广开。
  
  后年就能在长安大面积种植。
  
  只要百姓有了饭吃,肚子不饿,长安就没有那么多不安分的事情。
  
  如今世道不安稳,林御史说关外的盗匪如蝗虫,说白了还是肚子闹的。
  
  能填饱肚子,谁也不愿意去当贼。
  
  见余家老爷点了头,掌柜开心的搓了搓手。
  
  土豆收成他去看了,去年他家也种了薄薄的一亩地。
  
  不是什么好地,紧挨着灞河边,沙子都比土多。
  
  去年秋收了……
  
  老天爷,薄薄的一亩地,也没咋看管,那一亩地的土豆收成比自己在好土地上精耕细种麦子还多。
  
  今年他计算好了,土地里的麦子就种一半,够赋税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