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 章 一粒种子
第96 章 一粒种子 (第2/2页)王老员外笑了笑,压低嗓门道:
“你是个知恩的,那秦王府今日还派人来找我,问我借麦客呢!”
秦王府还在城里招麦客,别的大户早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把人定下了。
不是秦王府懒,而是他实在招不到麦客。
姓朱,名声又差,哪怕是工钱先给一半,都很少有人去。
大家都怕有钱挣没命花。
怕粮食烂在了地里,秦王府的人不得不提高价码。
先给钱,然后用驴车拉着麦客去塬上的麦地里。
有的人拿着钱就跑了。
跑了他也没法,百姓也不会同情他,只会在关上门后咧着嘴大笑。
然后夸赞拿钱就跑的汉子好样的。
如今来长安逃难的人多,他能找到谁是谁?
这群逃难来长安的人现在成了长安治安最大的压力,没有土地,没有收入。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人也需要填饱肚子......
小偷小摸的案件层出不穷,抓到了一问,都是为了口吃的。
余令着急,现在也没法。
砖窑已经塞满了做工的人,做蜂窝煤的也不缺人,就连包出去种油茶的荒山也不缺做工的人。
最可恨的是衙门也没钱。
一想到冬日到来,余令就觉得头皮发麻。
其实余令想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组起一个大号商队。
王俊闻言后立刻否决了,他说这些人在长安没有家……
言外之意就是不敢用。
想想也是,他挑的人,哪怕是街头争勇斗狠的混子那都是知根知底的,都有街坊邻居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这些逃难来的不敢让人相信。
因此,长安的各种铺子招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半大小子找工作容易,很多人去当学徒。
那些汉子倒是最不好找的。
余令抬起头看向了南山,南山没看清,倒是看到了茹慈。
茹慈送来的茶水。
在今年老爹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让她下地,家里也就她一个闲人,其余人都在地里忙。
“如意,地里的活忙完了之后你就去矿山那边!”
“要练兵了么?”
“嗯,时间急,如今又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咱们先把人聚在一起来之后讲纪律,学口令,凉快了些再练!”
“哥,练兵要钱啊!”
余令笑了笑,低声道:“咱们这次是去辽东,这次夏收的税钱不用往京城运送,用于练兵之事!”
如意笑了,有了钱就好说。
“这一次我准备招三千人,你负责一千,王辅臣一千,赵不器负责八百,剩下的两百由我负责!”
如意懂了,这两百人一定是自己人。
“哥,朱大嘴昨日找我了,他告诉我说有什么事能不能把他们朱家子弟也算上,他也想跟着一起!”
不怎么说话的小肥抬起头,瓮声瓮气道:
“他们这群人算盘打的啪啪响,也就当初跟咱们去草原和京城的有点良心,剩下的都是白眼狼!”
赵不器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道:
“我赞同!”
这些人不喜欢朱家人是因为上次姜槐道来,秦王主动去拜见惹得他们几个不开心。
要知道,在长安对秦王府最好的就是余、茹两家。
为了朱县令的遗愿,余令在制定衙门的政策上也会多照顾他们一些。
可这些年来从没见那个什么秦王来家里一趟。
表达个感谢还让朱清霖这个孩子来带话感谢,这明显是瞧不起人。
瞧不起余令,也就等于看不上他们。
众人心里都有杆秤,都知道秦王先前是觉得令哥是军户,没什么功名,全靠去草原杀鞑子当的官。
知道他看不起。
再加上朱县令的遗愿,他们把这些当作了理所当然。
种种的原因加在一起,秦王府就活成了人嫌鬼厌的样子。
如今的朱清霖也不怎么回去了,也就逢年过节去坐一会。
她大了,懂事了,她也不喜欢被人利用。
“令哥,这次带上我吧!”
望着终于舍得开口的老叶,余令点了点头。
旨意上说的很清楚,这次熊廷弼经略辽东,老叶去京城,说不定可以看到他的老相好。
唉,这对苦命鸳鸯啊!
就在余令想打趣老叶几句的时候,在家看门的老张慌忙跑到了地里来:
“令哥,朝廷又来人了!”
他不说,余令也知道,直起腰,望着老张身后的两人余令笑了。
“锦衣卫千户曹毅均拜见知府大人,约莫一年没见了,余大人风采依旧,下官曹毅均有礼了!”
余令笑着点了点头,心里明白,这是锁来了!
“御马监监督管事许大头拜见余大人,这次小的来带了内阁的旨意,也给知府大人带来了家书!”
余令再次点了点头。
和预料的一样,这许大监来就是让自己的亲眷进京的。
历代王朝都是这样,都是把掌握军权的将领们的家眷留在京城。
免得有些人意图不轨。
余令从老叶手里拿过镰刀,笑容和煦的把两把镰刀塞到两人的手里,然后板起脸一本正经道:
“太祖爷说了,民为国本,收获乃是头等大事,如今长安的天不好,随时可能下雨,来,两位一起吧!”
曹毅均和许大监抬起头,望着晴空万里的天。
余令脸色不变,笑容和煦道:
“我不骗人的,长安的龙王多,说不定就变脸了,太祖爷还说了……”
“别说了,我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