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朕不在鼓里,你们倒是在鼓里
第363章:朕不在鼓里,你们倒是在鼓里 (第2/2页)“沿此脉络,估计可以查出点端倪来,以正肃朝堂。”
刘协坐在主位上,闻言也是心中明朗,摆了摆手道:“子泓,不必了,如今冀州新下,人力财力还是应当用在安抚百姓、筹措军资,今日之事,朕权当没有发生。”
“日后御史台需以严令,御史非大事不可随意进言,诸议郎亦当约束自己,子泓功绩斐然、有安定人心之能,赏赐千金、锦服、朕的符令。”
“子泓持朕之符令,今年之内许都府衙皆可督巡,如有不妥之处则改之。”
“多谢陛下,”许泽瘪了瘪嘴,有点小遗憾,不过虽然没能开屠刀,但是要到个挺有意思的符令,结局也还算不错。
这种东西也算殊荣,虽然有效期只是今年,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在这一个月内,也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崔琰、许攸、崔林这帮冀州党看不明白朝堂局势但是大受震撼。
许泽刚才就没什么礼节,不趋步行礼也就算了,说话怒气冲冲、任性非常,而且提出无理要求想当场查人家议郎。
可是,陛下也只是劝停,最后给了符令让他自己去闹,这就耐人寻味了。
劝停了个寂寞啊,表面上“算了算了大家都不容易”,实际上就是“真拿你没办法想去就去吧”,这个特权也太大了。
今日朝堂,曹操得了相父之名,三公九卿见证,又赞拜不名、赐天子圣驾,等于是在荣耀上又多加了一层。
散议之后百官走出时自然也是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陛下的心思,而且有的人就在奇怪,知道只是赐殊荣之后,反倒还松了口气,其实挺想附议的。
到底是谁在传那些要进公位的流言。
害我们都这么以为。
崔琰和荀彧走在一起,亦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到来许都之后,唯一的朋友就只有荀彧了。
其余人都不愿结交,而崔琰也不喜去结交,哪怕是知道许攸住在许都,同为议郎也从未去见过。
两人并肩而行,崔琰问道:“陛下何故如此宠信?难道真为胁迫于许都吗?”
荀彧脚步一顿,淡定的道:“几年前,董承和伏完也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他们临死之前都去见过陛下,此事台阁亦有录事保存。”
崔琰拱手躬身:“在下恭听。”
“陛下说不是他被蒙在鼓里,是诸位蒙在旧制、成见之中。”
“颇有道理,原来陛下不是刻意迎合,而是真信任他们,”崔琰立刻就懂了。
也许一开始陛下的确是被骗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他也看到了大汉逐步复得兴盛的景象,自然也逐渐欣慰。
这时若是再提不和之声,那陛下自然会不开心,怪不得杨彪他们几个老家伙亦是如此的心安理得。
因为他们不去闹事,各司其职,就是对大汉最大的帮助。
只是,饮鸩止渴一时尚可,日后的路又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