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许子泓,又要回许都啦!?
第393章:许子泓,又要回许都啦!? (第1/2页)“你,你们是何人?”
“在下士稷,字子丰,交州士家之人,伯父乃是交州牧士燮!诸位可否通情一二?”
“还士家呢,收你来了!”
陆议对着脸就是几巴掌轻拍,嚣张得很:“你伯父是交州牧很了不起吗?我从祖父大汉御史大夫,我师父安乡侯、征东将军、大理寺少卿、扬州州牧。”
这一通吹,把士稷吹得都懵了一下,心想这人有几个师父?也太会拜师了吧!
后面想了想,这些官位可能都是同一个人,那他这师父的确是厉害。
很多人穷极一生,能得到其中一个,就已是极限了,这些爵位官位里面,只有那个安乡侯听起来要容易一点,因为只需要生在刘氏宗家,再犯点错,贬几次就到乡侯了……
“伯言,先抓回去,而后带人将这个驻点拔了。”
“唯。”
陆议、鲍邵得令,清扫了战场余下的战斗,许泽则是抓着士稷往武夷山营地而去。
短短半日时间,甘宁领着各部回来,皆带着不少战俘,他们交战时兵力虽然分散,可也足够强悍。
大获全胜之后,半天内张飞领着中坚兵力运粮而来,顶替了前哨的先锋。
许泽一行则回庐江去,还有不少公文需要赶制,需得将这消息传告江淮,且禀报陛下。
……
庐江,船只往来繁盛,近日盛传许泽亲自攻伐之事,也传得十分热络,成了饭后谈资。
特别是那些港口、渡口的商船,本来扬州就处在全民漕运的风气下,消息走得比平日里要快上许多。
衙署附近的一处官宅内,小院植被考究,古色古香,陈群和刘晔在此小酌,亦是说起了此次交战。
“君侯亲自出征,定是手到擒来,况且还有江东相助,再过不久,又是大功一件。”
“扬州这两年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以往在下曾经来过扬州游历,却未曾见到这般雄伟的航运之景。”
“水道通达,蜿蜒绕山,沿途皆有护卫,大汉若能一直如此,那就真的是再次兴盛了。”
陈群身姿颀长,肩宽背厚,是个武人模样,但气度却又儒雅,相比之下,显得身为太守的刘晔个头反而较小。
刘晔抚须轻笑,摇头道:“养不了,养不了啊,沿途水道上的渡口,皆是有君侯旧部那些退伍的老兵担任,用度其实不少。”
“随着君侯不断招募新兵,亦会不断有旧部退伍,这水道上还要养多少,现在还不可知晓。”
陈群笑道:“其实还可设立青备,予青年入营,在沿途操练,最初以招揽各家子弟为主,后可面及整个江淮。”
“这样能再向许都要一笔财资。”
“已经在做了,文长费心了,”刘晔乐呵呵的笑道,预备队、退伍兵,这两点都是君侯抓得较紧的要务。
以前他说过,从头抓到尾,从小抓到大,甚至还养老。
大汉给他们保证到终老,子民方才会不顾生死的卖命。
这些保障虽然很难,而且极其费钱,可是,只要不是全大汉全部如此施行,只在扬州范围内,君侯就肯定兜得住。
至今只有一人知道许泽到底多有钱,那就是贾玑,实际上许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家产。
“希望惠政能一直在扬州施行。”
“那就要看君侯怎么想了,他现在可以随时回去任上卿之职,无非是找到一个扬州的继任者推举罢了。”
刘晔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都有些得意,因为料想这个扬州刺史的位置,也是能说一句舍我其谁了。
许泽的继任当然不会是州牧,肯定是从几名太守之中挑选一人来兼任。
“呵呵呵,哈哈哈!仁兄政绩斐然,又是天子皇亲,族谱为证,这个位置,看来非仁兄莫属了。”
“不敢不敢,此次征闽越余党,本太守坐镇庐江,三次调遣钱粮,人手不曾短缺,之前听闻缺少货船,更是立刻调集了几家三十艘船只。”
“这些都算是功绩,不过,不提也罢,吾不会去宣扬这些事罢了。”
但是友人在前,又不能不说!
不说!
你们怎么知道我淡泊名利,不在乎这些呢!
所以还是要传扬出去!然后我再谦虚推辞,不受此功!
这样就,舒服了……
当着外人,刘晔直接一吐为快,感觉心里疏通了不少,就像是……囤积之后的释放。
陈群闻言哭笑不得,当然也是很给面子的附和夸赞了几句,然后正色道:“刘太守,在下此来,其实还为了寻一位故友,据说他在君侯手下任幕僚,很多策略都是出自于他,可是这段时日多处走访,却未曾发现踪迹,甚至没有打听到消息,是故只能请求太守相助。”
“说来听听,何人?”刘晔眉头一挑,
“司马懿,字仲达,太守应该是听说过此人。”
非但听过,甚至还见过,刘晔摸了摸鼻头,有些事说不得,这个人是君侯特别看护,陈群既然是来找他,那还是让此人直面君侯比较好。
想罢刘晔笑道:“的确在此,而且很多大策其实都是出自司马懿之想,不过他现在并不在庐江之中,所以长文想要见他,还得等君侯回来。”
“哦!?”陈群稍加惊讶了一下,司马懿腿都断了,难道还能和许君侯出征不成?
看刘晔这反应,的确是见过仲达,难道说……仲达在庐江其实过得还算不错?不似外界传言的那般遭到了非人的虐待。
那些恐怕都是司马家担心他,刻意捏造的传言。
“好,那就等君侯回来,太守可知晓他何时回来?”
“应该快了。”
刘晔也皱起了眉头,讲道理应该已经在路上了,照约定的时日迟了一两日,战报还没有传来,总不能是有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吧?
“快了吗?”陈群神色略有担忧,叹道:“今日来时,已经听闻有人在传君侯兵败了……在山林之中染了瘴气,不敢泄露出来,此等言论,太守必须要杜绝。”
陈群也是善意的提醒,若是这种话被有心人传开,以后只会对庐江的局势有害。
“你这话就不尽然,非是我不信,”刘晔依旧带着轻松的笑容,“这扬州各族,特别是庐江、九江两郡之地,都是一条心,没有人会传君侯的坏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