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格局大变
第269章 格局大变 (第1/2页)一夜推进近八十公里!
一些追击的太猛的部队甚至追了一百公里,一头撞在了鬼子在新乡的第二道防线之上。
“停止追击,命令前线部队,全部停止追击!”
早晨八点,卫辉山便立刻下达了第七战场全体作战人员停止追击的命令。
先头部队已经接触了鬼子的第二道防线。
经过一夜的追击,五十万大军近乎分布在了两百平方公里的平原上。
如果再不加节制,就要出问题了。
如果鬼子趁着兵力分散从新乡防线主动出击,那只需要组建三支强劲的师团,就能对第七路军造成严重的损失。
不过好在,鬼子也被打蒙了,至今为止还没有反应,更不敢主动出击。
“太爽了,简直太爽了,老子十五岁从军,打了三十年的仗,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爽的仗,一个军四万兵力,八个小时,就八个小时,全军挺进七十二公里,攻破鬼子十二个据点,八个炮楼,十七个碉堡。”
“虽然,就消灭了不到一千个鬼子,但这一场,真的打的所有战士热血沸腾。”
朱雀第1集团军第1军司令李嘉明振奋的冲进了第七路军前敌指挥部,进门便爽朗的敞怀大笑。
上午十点,前敌指挥部内整个第七战场的各级指挥官都汇聚一堂,再一次召开军事会议。
而见到所有指挥官都到齐,卫辉山也没有废话,立刻道:
“沁阳战线我军仅用三天的时间便全线突破,可以说,这是自鬼子入侵我华夏以来,我华夏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战果。”
“这是一场干脆利落又振奋人心的战果,也是我华夏第一次在战场上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一夜之间便挺进六十公里,将战线推进至了鬼子的新乡防线,这场战争足以名垂千古。”
“但是,我希望诸位不要骄傲,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鬼子还占据着我华夏半壁江山,鬼子还残暴统治我华北大地,东南大地,东北大地。”
“现在,我宣布东出指挥所任命!”
“现任命范汉杰为第七战场第九路挺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领白虎第2集团军第1军,朱雀第2集团军第1军,第1集团军第1军,白虎第1集团军第1军!”
“于五月三日凌晨,第九路挺进军集结四个主力军,对鬼子的新乡防线原阳发起强攻,四月七日前,必须突破原阳,全速向徐州挺进。”
“凿,也要给我在原阳凿开一道口子。”
“现任命刘茂恩为第八路挺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领朱雀第一集团军,向辉县挺进,策应第六战场!”
“其余各部部署不变,以第九路挺进集团军为主力,蚕食鬼子的新乡防线。”
卫辉山迅速的下达了新的战略部署。
新乡防线是鬼子在第七战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进攻新乡防线上,所采取的策略也和鬼子的沁阳防线不一样。
沁阳防线,是不适合定向突破。
因为即便是集结战斗力最强的兵力在整条防线上突破进去,也会面临鬼子在山阳地区布置的堡垒阵。
所以在沁阳防线,只有全线突破并从山阳地区几十万大军平推过去。
但是,鬼子的新乡防线就不一样了。
一旦突破新乡防线,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且没有多少鬼子的区域。
而这,就适合单点突破后进行单向突破。
在鬼子的新乡防线上,集结四个主力军十六万兵力对原阳位置发起强攻,进行单点突破。
而突破原阳之后,第九路军不再驻留原阳,从原阳进入直奔徐州,一路单向打到徐州。
而从第九路军突破的鬼子缺口上,在新乡方向撕开的口子上,五十万大军逐次形成一片锯齿防线,确保单向突破后勤补给线。
也就说,在鬼子的新乡防线上,不再需全线突破。
只需要单点突破拉出一条纵深线,吸引鬼子前来切断这条纵深线。
如果能全线突破鬼子的新乡防线那自然极好,可是,鬼子的新乡防线的混凝土工事是沁阳防线的两倍,兵力也是沁阳防线的两倍。
想要短时间突破这条防线,是没有可能的。
如果是正常的大决战,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可以用一个月,乃至三个月半年的时间,利用陆空轰炸逐步蚕食鬼子的新乡防线。
将五方军团的战损,降到最低。
但是给第七战场的不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华中战场鬼子发了似的进攻,原本计划中三个月的华中战场,在鬼子的攻势下,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
而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
一个月,第七路军必须从济源打到徐州脚下。
换句话说,现在华夏方面也要发疯了。
哪怕是拼着伤亡率的被提高的代价,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最短时间内打到徐州。
可是,从济源到徐州,直线距离四百二十公里,想要一个月内打进去,谈何容易。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制定了挺进计划。
集结四个主力军强攻出一条不足十公里的单向防线。
先打进徐州,再从这十公里的单向防线向南攻占黄河北岸,向北拓宽单向防线四十公里,完成东出作战计划。
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因为东出作战的唯一战略目标,就是围魏救赵。
围攻徐州,迫使鬼子从华中撤兵。
而且,围攻徐州鬼子是必须从华中撤兵的,这不是选择题,一旦攻占徐州鬼子若是不从华中撤兵,这是华夏方面很愿意见到的。
徐州,意味着江淮地区的核心控制,也意味着华中外包围圈和鬼子在华夏的大后方。
游击队对鬼子的大后方造不成多大的威胁。
但是,五方军团第七路军,不是游击军,而是攻城略地的主力部队,是要攻打主要交通枢纽和主要城池的主力军。
鬼子放弃徐州,便意味着放弃中原。
从北到南的这上千公里战线上,华夏方面的核心战略目的,就是把华中会战强势转变为徐州会战。
而就在第七战场再次开始调动之中,鲁苏战区,江淮战区等地,大规模的华夏军队也再一次开始集结。
在敌后的战斗部队,并没有向晋州集结,也没有向华中集结,而是在这段时间内集结整编战斗部队。
并在这场整编中,效仿五方军团三三制编制,将游击队,敌后武装队,南方行营的战斗部队,八路军的战斗部队,整编出了十四个集团军,九十八万的战斗部队。
唯一的缺陷,就是武器装备严重不足。
甚至不少集团军平均十个人才拥有一把枪。
本来就是敌后游击区,枪械严重不足,现在进行扩充整编,枪械就更加不足了。
不过。
就在东南军团整编结束之后。
空军司令部。
将所有的飞行员全部抽调了出来,临时组建出了一支由四百八十架运输机组成的远程空投部队。
向东南军团空投了一万吨枪支弹药。
嗡嗡嗡嗡嗡!
就在华北上空,空军司令部的战斗机铺天盖地的往返在淮北与五道口之间。
鬼子的战斗机也密密麻麻的起飞试图在豫鲁上空拦截空军运输机。
可是,鬼子的战斗机根本拦不住。
在损失了一百余架战斗机情况下,鬼子被迫放弃了拦截,转变为从华北,华南,华东南三地,抽掉了二十万的兵力,对空投区域进行了围剿。
而这相当于在华夏的华北战场,华中战场开辟了第三处战场,东南战场。
东南战场在顾保祝以及八路军苏北指挥部的率领,与鬼子在华南展开了浩瀚的游击拉锯战。
而就在第三处东南战场,叶挺铁军成为了东南战场能征善战的传说。
不过,第三处东南战场的强度,不算是太高。
鬼子在华北战场和华中战场集结的是精锐师团,而派往东南战场的兵力也不是地方守备部队,双方算是势均力敌。
但是。
随着战争进一步升级,东南战场的开辟。
鬼子在华夏大规模作战中投入兵力增加到了八十万。
而华夏方面在大规模作战中投入的兵力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
可以说。
此时此刻的华夏,除了东北和西南二地,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之外,华北,华中,华东南已经进入了战争极速激化状态。
双方都打红眼了。
“3号内线传来消息,鬼子向华夏战场增兵一百万了,抽掉了,十七个军,八十七个师团,鬼子从东南亚抽掉了一半的兵力,从东北抽掉了一半的兵力,并从本土调兵三十万。”
而就在这紧张的局势之中,一道惊天之雷在华夏各个指挥部中炸开。
面对华夏战场接连失利的情况,鬼子参谋本部将目光再次集中在了华夏,并开始向华夏增兵。
原本在华夏战场,鬼子攻占华夏半壁江山之后,接连在华夏抽调兵力向东南亚,远东地区。
但是随着华夏集结兵力大规模的反攻,鬼子的重心重新回归到了华夏战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