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托兰的选择
第338章 托兰的选择 (第1/2页)雪势渐缓,但边境线上仍是一片压抑。
七十三座边卫村的大门口,几乎在同一时刻出现了同样的队伍。
披赤潮纹章长披风的骑士团成员,身后是提着文匣的行政官员。
“全员必须到。”
声音不大,但没有人敢抗拒。
…………
在边卫村口那块废弃图腾石前,通事展开羊皮卷,高声宣读。
“赤潮领政务第三四七号文:《蛮族自治试行条款·初修版》,自即日起施行。”
他逐条念出:“其一,军户身份确认,归顺蛮族统一编号归档,签署军户誓言,废除世袭制,改为职能制,每年考核,三年评优,依绩升降。
其二,升迁制度开放,凡有军事功绩、学识资质、技艺才能者,皆可参与赤潮官员选拔考试,不限出身,不分部族。
其三,自治评议试行,每村设立自治评议小组,可派员旁听赤潮边境军政例会,提出质询与申诉。
其四,在赤潮设混编教导营,由赤潮骑士与老蛮军共同授课,选派少年入驻赤潮军校试训,优者可列入近卫、工程、指挥方向……”
官员念得很快,仿佛不容村民慢慢反应。
但话说完后,他还是停了一下,换了个语气,缓缓补上一段:“领主大人说了,赤潮不分出身,只认忠诚。
惩罚的是背叛者,奖赏的是守法者。
你们不再是被放逐的蛮族,是赤潮的盾,是守护这片雪地的人。”
宣读结束后,骑士们留下了一份写有七条条例的木牌,被竖在村口:“各村由本村识字者解释条文细节,三日内村中全员必须读懂。”
识字的蛮族中年人是村长,曾是部落贵族。
他接过副本,额角渗着汗,背后还有三名骑士没走,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解释。
“这上面说的……是好事。”他扫了一圈村民的脸,“咱们只要老老实实干活,日子会越来越稳。”
“你们记住,不是要我们永远当军户,做得好,还能升迁。以后村里谁的孩子被挑去军校,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
“哗啦!哗啦!”众人鼓掌。
大多数人其实根本听不太懂,只抓住了几个关键词。
“杀人犯吊死了。”
“我们没被连坐。”
“领主还发了冬衣。”
火堆旁,有个壮汉小声嘀咕:“只要不再拉全村陪葬……那就好。”
另一个拍了拍他的肩:“以后安分点吧,帝国人……也不是不讲理。”
他们并不喜欢这些条文,甚至觉得全是废话。
但对比之前整村一起掉脑袋的恐慌,如今只觉得还能接受。
妇人们围在火堆边,披着赤潮发下的羊皮袄,手指缝里还残着洗衣留下的裂口。
她们比男人更快反应过来,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真的能分粮?”一个年纪最大的婆婆眯起眼问。
“听村长说的,干粮、冬衣,还有什么报名的事……”旁边人点点头。
“你说我那小子要是去得了军营,是不是以后就不用回这种村子了?”
没人回答,但有人低声回了句:“能不当蛮族,谁还想当蛮族啊。”
“有口饭吃,有衣裳穿,打个工还能换盐巴和米面,这不比以前强?”
她们没有什么族群的荣耀,也不去想那些被吊死的人值不值得。
对她们来说,只要不用饿着,只要小孩能有个去处,就比什么都强。
“村长说,听话的孩子以后能当官,跟以前部落的老族长差不多。”
“真的啊?”有人眼睛亮了。
“那我可管不着别的,反正我家孩子要是能去,我第一个送他去。”
识字的蛮族不多,但每个村子里总有几个。
他们抄下内容,回到自己屋里、牲棚里、或灶房后面的小空地,一点点读,与旧部落出身的同伴交头接耳。
那场对话,不属于村民,而属于旧蛮族贵族。
识字的蛮族基本上某部的贵族,曾在联盟上发言、在宴会誓血分肉、在攻城战后率先进入帝国庄园。
如今他们的子嗣必须报名服役,妻子要排队领粮,他们自己要看赤潮人的眼色过活。
身份落了地,声音也低了。
他们对这份《蛮族自治试行条款》的态度各不相同。
有人说:“这是圈养。”
也有人咬牙说:“这至少比雪里冻死强。”
更多人则沉默,手指摩挲着抄写纸页的边缘,眼神在某一处停留许久。
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
这些条文写得不算狠,甚至还透出一丝给机会的意味。
服役可得军功,军功可换身份,孩子还能送去赤潮军校,这算得上是一条出路。
可他们清楚,那套蛮族靠血统的体系,真的要被这几个写在木牌上的赤潮文字,彻底埋进雪底了。
他们都不是傻子,只是从部族统治者跌落为赤潮村民这件事,有人接受得很快,有人还卡在半路。
于是反应都有些不同,有的人把这张纸当成羞辱,觉得那是一块写着被驯服的铁牌,钉在自己额头上。
也有人把它当成救命的木板,哪怕这块木头布满铁钉,也比再沉入海底里强。
还有人沉默许久后,站起来走了出去,朝着村长屋那边去了。
他们想问问,自己儿子的名字,能不能报上那张去赤潮城的名单。
…………
托兰·寒齿站在那块新立的《蛮族自治条例补充通告》木牌前,披着旧羊皮袍,双手背在身后。
他今年三十七岁,是前寒齿部族长老托蒙之子,他自幼习字识礼,懂蛮语与帝国语
边卫村设立时带领幸存部落族人自愿归顺赤潮,如今也是这座边卫村的村长。
他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留着部族长辫,而是理了赤潮样式的短发。
胡须整齐修过,身上的皮袍虽补了几块,但没有脏。
托兰盯着木牌上一行字。
“由村长推荐的适龄少年,可前往赤潮接受培训。”
他读得很慢,一字一字地扫过,读完又重复了一遍。
…………
火光还没完全灭,炉膛里偶尔爆出一声闷响。
托兰坐在火边,手里握着铁钳加燃料,眼神却飘向墙面。
墙上挂着那块早已褪色的布料。
那是托兰从部落带出来的旗帜。
当时提图斯开始向南扫荡部落时,托兰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部族长老之一,只给他说了两句话:“带人往南走。带着族人活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