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写信
第二百九十八章 写信 (第2/2页)陈识看着母亲和妹妹高兴的样子,心里也高兴。
他想了想,又道:“娘,去三姑家是临时起意,那在杭城的四姑那边……咱们是不是也该写封信,再寄点东西过去?毕竟路远,一时半会儿去不了。”
提到远在江南的四姐陈桂芝,王娟的眼神又柔和了几分,还带着些许心疼。
“是该写封信了。上次来信还是秋收的时候,说是一切都好,让家里别惦记。你四姑父在那边教书,日子想必是清贫些,但胜在安稳。她性子软和,又嫁得最远,我这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这年头,一封家书抵万金。
对于远嫁的姑娘,娘家的书信和寄来的哪怕是一点土产,都是莫大的慰藉。
“成,那今晚咱们就写信。”
陈识说道,“我再准备点东西,明儿去津城前,顺便去邮局把信和包裹寄了。”
决定了这两件大事,家里的气氛顿时更加活跃起来。
王娟开始一边喂老四,一边絮絮叨叨地计划着要带给三姑的东西,以及要寄给四姑的物件。
陈小莺则沉浸在即将坐火车的巨大兴奋中,围着陈识问东问西。
“哥,火车是不是特别长?跑起来是不是‘呜——哐当哐当’的?”
“哥,津城有海吗?能看到大海吗?”
“哥,三姑会给我包红包吗?”
“……”
陈识被妹妹问得哭笑不得,一一耐心解答,心里却也开始认真规划起明天的行程和需要准备的事项。
晚饭后,王娟利落地收拾了碗筷,便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出珍藏的信纸和一支半旧的钢笔。
煤油灯下,她铺开信纸,神情专注而温柔。
“娘,您说,我写。”
陈识坐到炕桌另一边,主动揽下了执笔的活儿。王娟认字不多,写封信颇为吃力。
“哎,好。”王娟点点头,微微蹙眉思索着,仿佛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桂芝四姐,见字如面。”她缓缓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柔和,“一别经年,甚是挂念。家中一切安好,母亲父亲身体硬朗,兄嫂侄儿皆好,勿念……”
她先是报了声平安,这是远行游子最牵挂的。
“……今去信,主要有二事相告。一则是你侄儿小识,年前已从公安学校毕业,现分配在鼓楼派出所工作。蒙组织看重,孩子自己也争气,近期协助破获数起案件,立功受奖,颇得领导赏识。吾姐闻之,亦可安心。家中顶梁有人,我肩头重担亦轻省许多……”
写到陈识,王娟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带上了骄傲和如释重负。
她详细地描述了陈识如何“有出息”,如何成了家里的依靠,字里行间充满了欣慰。
这不仅是告诉四姑家中的好消息,更是想让远方的姑姑知道,老陈家有了撑门户的人,她在婆家也能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