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和亲余波与朝堂新患
第一百九十二章和亲余波与朝堂新患 (第1/2页)大唐公主顺利嫁入月氏国,和亲之事表面上圆满落幕,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喧嚣。然而,和亲带来的余波却在朝堂和后宫中悄然扩散,新的隐患也在不经意间滋生。
李世民坐在御书房中,本以为和亲成功会让边疆安稳、邦交和睦,可心中却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这时,一位密探匆匆赶来。
“陛下,月氏国国内有一些势力对和亲之事心怀不满,他们暗中与周边小国联络,似有不轨企图。”密探跪地禀报。
李世民眉头紧锁,说道:“此事不可小觑。密切监视月氏国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来报。”
与此同时,朝堂上也因和亲之事泛起了层层涟漪。那些原本就反对和亲的大臣们,并未因和亲成功而偃旗息鼓,反而借机在朝堂上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
“陛下,和亲虽成,但月氏国反复无常,如今又有异动。这说明我们当初的决策太过草率,公主下嫁异域,恐将大唐置于险地。”一位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我们应当召回公主,加强边疆防御,以应对月氏国可能的变故。”
李世民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不悦,但也明白他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朕当初决定和亲,也是为了大唐的长远利益。如今虽有变数,但我们不能轻易改变既定的策略。再观望一段时间,看看月氏国到底想干什么。”李世民说道。
然而,大臣们并不肯罢休,争论声愈发激烈。朝堂之上,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太子李承乾看着这混乱的局面,心中焦急。他深知此时若不能稳定朝堂,恐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各位大臣,如今事情尚未明朗,我们不应过早下结论。月氏国即便有异动,我们也有应对之策。当务之急,是要保持朝堂的稳定,共同为大唐的繁荣出谋划策。”李承乾站出来说道。
大臣们听了李承乾的话,稍微安静了一些。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并未消除,只是暂时压抑了下来。
在后宫中,公主和亲的事情也成了妃嫔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些妃嫔对公主的命运表示同情,而另一些妃嫔则在暗中打着自己的算盘。
“公主远嫁月氏国,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这后宫之中,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对我们来说倒是个机会。”一位妃嫔低声对身边的宫女说道。
宫女点头附和道:“娘娘说得是。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哪天公主又回来了。”
就在后宫妃嫔们各怀心思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陛下,月氏国国王突然病逝,国内局势大乱。新国王即位,态度不明,对大唐公主也颇为冷淡。”密探再次来报。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惊。他知道,月氏国的变故可能会让和亲之事变得更加复杂。
“传朕旨意,密切关注月氏国的局势,同时派使者前往月氏国,吊唁月氏国国王,试探新国王的态度。”李世民说道。
使者带着丰厚的礼品和李世民的慰问信,匆匆前往月氏国。当他们到达月氏国时,发现这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新国王坐在王位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
“大唐使者,你们来此所谓何事?”新国王冷冷地问道。
使者连忙行礼,说道:“尊敬的月氏国国王陛下,我大唐皇帝陛下得知贵国国王不幸病逝,特命我前来吊唁。同时,也希望贵国能继续与我大唐保持友好关系。”
新国王听了使者的话,冷笑一声,说道:“友好关系?你们大唐公主嫁入我国,却带来了诸多麻烦。如今我国局势动荡,与你们大唐不无关系。”
使者心中一惊,连忙解释道:“陛下,和亲之事本是为了增进两国友谊。如今贵国遭遇变故,我大唐愿意提供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新国王看着使者,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你们先回去吧。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
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大唐,将月氏国新国王的态度如实禀报给李世民。
“月氏国新国王态度如此不明,看来和亲之事真的出现了危机。”李世民说道。
李承乾站在一旁,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可以先加强边疆的防御,以防月氏国突然发难。同时,继续与月氏国进行沟通,争取和平解决问题。”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太子所言甚是。立即加强边疆防御,同时再派使者前往月氏国,表达我们的诚意。”
就在大唐积极应对月氏国的变故时,朝堂上的斗争却愈演愈烈。那些反对和亲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弹劾支持和亲的大臣。
“陛下,这些大臣当初力主和亲,如今却让我大唐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他们应该为此次事件负责。”一位弹劾大臣说道。
支持和亲的大臣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反驳:“我们当初也是为了大唐的利益着想。如今月氏国生变,乃是意外之事,怎能将责任都归咎于我们?”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争吵不休。李世民看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十分恼火。
“够了!如今月氏国局势危急,你们不思如何应对,却在这里互相指责。成何体统?”李世民愤怒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