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契约与义务
第214章 契约与义务 (第1/2页)林默的声音在寂静的阶梯教室里回响,清晰而有力,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台下的学生们,一开始还带着看热闹的心态,此刻却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社保是他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却又感到模糊和遥远的东西。
林默没有停顿,他很清楚,光有宏大的概念是不够的,必须把它掰开揉碎了,讲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伸出两根手指,“在座的各位,将来都可能成为父母。当你有了孩子,国家会给你生育津贴,报销生育医疗费。这是五险一金里的‘生育保险’在起作用。
你可能觉得这笔钱不多,但对于一个刚刚组建,面临各种开销的新家庭来说,这就是最实际的支持。它告诉你,你的生育,不仅是你一个家庭的事,整个社会都在为你分担成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不少女生的眼睛亮了起来。
“再比如,工伤保险。很多人觉得,我又不是去工地搬砖,坐办公室的,哪来的工伤?这个想法就太天真了。”
林默笑了笑,这笑容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通透,“上下班路上,你被车撞了,算不算工伤?在公司,为了集体活动排练节目,你摔断了腿,算不算工伤?出差期间,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死亡,算不算工伤?
我告诉你们,都算!只要认定为工伤,你的所有医疗费,国家给你兜底。如果你因此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国家会给你发一辈子的伤残津贴。这就是工伤保险的意义,它不是保你不受伤,而是保你在不幸受伤之后,你的生活和尊严,不会崩塌。”
这番话,说得极其接地气,没有一句法律条文,却把法理背后的温度,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角落里的陈麦,听得热血沸腾,他忍不住拿出笔记本,开始疯狂记录。
他发现,自己跟林默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法庭上的应变能力,更在于这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击人心的能力。
这根本不是在上课,这是在布道,在为冰冷的法律,注入鲜活的灵魂。
第一排,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原本只是抱着考察的心态,此刻却摘下了眼镜,用衣角仔细地擦拭着。
他的眼神里,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欣赏,甚至是一丝欣慰。
他教了一辈子宪法,讲的都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却很少能像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样,把“公民的义务”,落到每一个普通人柴米油盐的生活里。
“还有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我就不多说了。前者是你被公司‘优化’之后,不至于立马饿肚子的底气。
后者是你敢走进医院,而不是在门口徘徊,最后选择回家硬扛的勇气。”
林默的语速不快,但节奏感极强,他看着台下那些年轻而专注的脸庞,话锋一转。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在心里嘀咕,你说的都对,可我每个月交那么多钱,退休还早着呢,万一我活不到退休,那钱不就白交了?”
这个问题一出,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这确实是许多年轻人心里最大的疙瘩。
林默没有回避,反而笑了。
“首先,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钱,如果你不幸离世,是可以被继承的,你的家人可以取出来。国家不会黑你这笔钱。但更重要的是,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套复杂的,甚至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什么不能像某些国家一样,让大家自由选择,自己给自己存钱养老,自己买商业保险?”
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停顿了片刻,留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
“因为,商业的本质是逐利,而保障的本质,是公平。”
“商业保险,会因为你的健康状况、你的年龄、你的职业风险,而把你拒之门外,或者让你付出高昂得多的代价。但社保不会。它具有强制性、普惠性和非盈利性。
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有依法缴纳和享受它的权利与义务。它用一种看似‘不划算’的社会共济模式,强行拉平了所有人在面对生、老、病、死、伤这些人生重大风险时的起点。”
“它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网,覆盖在我们的社会上空。平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甚至会抱怨它每个月从你工资里抽走一部分钱。但当你失业、生病、遭遇意外,当你老去,无法再创造价值的时候,这张网,会稳稳地将你托住,让你不至于坠入深渊。
它维护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是每一个普通人,活着的体面和尊严。”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履行缴纳社保的义务,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笔投资,不是一种理财。
它是在履行你对父母那一代人的赡养承诺,是在为你自己的未来购买一份最基础的保障,更是在为你的子女后代,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安全感的社会。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写在基因里,融在血液中,对‘国家’和‘社会’这两个词,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理解。”
话音落下,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