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做事,咱放心
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做事,咱放心 (第2/2页)而且咱们还在东北当地设了临时粮仓,提前运了一批粮草、过去,袁飞大军随时能取用,根本不用愁供应问题。”
朱雄英点头:“好,就该这样。
我大明国力雄厚,不能让前线将士在粮草上受半点委屈。
杨大人继续盯着,确保补给线畅通无阻。”
接着,他看向叶云:“叶大人,袁飞那边的火器还够吗?要不要再调一批过去?”
叶云躬身说:“殿下,袁飞出发时带的火器很充足,加上之前缴获的一些,暂时够用。
不过为了保险,臣觉得可以再调二十门弗朗机炮、五千发铅弹过去,让将士们更有底气。”
“准了。”
朱雄英立刻答应,随即又道:“你马上安排人运送,务必尽快送到袁飞手里。”
处理完物资供应的事,朱雄英看向孔安:“孔大人,战后女真故地的管理,你有什么想法?”
孔安躬身回答:“殿下,臣建议在女真故地设立驿站,加强与中原的联系。
再派官员去教化当地残留的少数民族,让他们学习中原文化,慢慢融入大明。
而且那里土地肥沃,要是迁百姓过去种地,以后说不定能成为大明新的粮仓,让咱们的粮草更充足。”
杨思义补充道:“臣觉得还得派军队驻守,女真故地地势重要,不驻军的话,其他蛮族可能会趁机抢占。
而且要建一座坚固的城池,派精锐的神机营驻守,才能真正守住这块地。”
朱雄英听着两人的建议,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而且想得很周全。
女真故地不仅要驻军、建城,还要迁百姓过去种地、开矿。
那里有不少矿产和木材,正好可以用来造火器、建船只,以后能为大明创造更多收益,让咱们的国力更上一层楼。”
他顿了顿,继续说:“本皇孙打算在女真故地建一座‘镇夷城’,派一万神机营士兵驻守,再在周围建烽火台,和东北的卫所互通消息,形成防线。
迁关内百姓过去时,除了分土地,还要给他们足够的种子和农具,让他们到了就能种地。
以我大明的粮草储备,就算第一年没收成,也能养得起他们,不用怕粮食不够。”
叶云笑着说:“殿下考虑得太周全了!咱们大明现在粮草多的是,别说养几千迁过去的百姓,就算养几万,也完全没问题。
迁百姓过去既能开发土地,又能稳固统治,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孔安也说:“殿下,有大明充足的粮草和物资支撑,教化当地百姓也会更顺利。
百姓们看到跟着大明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自然会慢慢认同大明,不用怕他们抵触。”
几人听了,都觉得朱雄英的安排很周全。
杨思义忍不住说:“殿下的谋划比臣等深远,加上我大明雄厚的国力,不管是打仗还是战后建设,都能顺利推进。
有殿下主事,大明肯定会越来越强。”
朱雄英笑了笑:“大明的强盛,靠的不是本皇孙一个人,是咱们君臣同心,还有这厚实的国力打底。
你们都按本皇孙说的去做,务必把这事办妥当。”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议事结束后,朱雄英去了深宫拜见皇爷爷。
朱元璋正坐在院子里喝茶,看到他来,笑着招手:“大孙来了,快坐。
今天议事聊得怎么样?听说你又给袁飞加派了粮草和火器?”
朱雄英坐下,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完,满意地点点头:“大孙做得对,打仗就得有底气,咱们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草和军械,不能让前线将士受委屈。
当年咱打天下的时候,要是有这么充足的粮草,也能少牺牲不少弟兄。
现在大明交在你手里,咱放心。”
朱雄英说:“皇爷爷,正是因为有您打下的基础,大明才有现在的国力。
孙儿只是想把这份家业守好,让百姓能安稳过日子,让大明越来越强。”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手,笑道:“好,好,有你这份心就好,以后朝堂上的事,你大胆去做,不用事事跟咱汇报,你做事,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