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084在襄阳,迁都的想法(4K,求订阅)

084在襄阳,迁都的想法(4K,求订阅)

084在襄阳,迁都的想法(4K,求订阅) (第2/2页)

当然,迁都襄阳的打算,在征得刘裕同意前,刘义真不会跟任何人提起。
  
  他在襄阳逗留了三天,之所以走这条路线,就是存了要实地考察的心思。
  
  离开前一晚,沈庆之被刘义真叫到了住处。
  
  沈庆之拱手见礼:“下吏拜见府主,不知府主深夜传唤,有何吩咐。”
  
  刘义真坐在凉榻上,笑道:“沈参军无需多礼,且坐。”
  
  待沈庆之入座,刘义真才缓缓道:“近日我听叔父(赵伯符)提起竟陵有蛮夷为害,难以剿灭,我欲派遣沈参军相助,为他出谋划策,参军可愿应下此事。”
  
  沈庆之闻言,毫不犹豫地应道:“这正是下吏期盼已久的机会!”
  
  吴兴沈氏固然是大族,但内部有嫡脉,也有旁支,而沈庆之就是出自旁支,所以史书上说他在家务农时,以勤苦立身。
  
  因为出身不显,如果跟着刘义真一起去彭城,沈庆之不擅内政,只懂军事,一身的才华无处展现,免不了要蹉跎岁月。
  
  既然这样,倒不如留下来,通过辅佐赵伯符剿灭竟陵蛮,从而引起刘义真的重视。
  
  刘义真笑道:“如此,沈参军可要多用点心,不要让世人误以为我识人不明。”
  
  沈庆之当即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赵太守只要肯用下吏,区区竟陵蛮,弹指可灭。”
  
  “好,明日我当与叔父提及此事。”
  
  刘义真要清剿竟陵蛮,也是在为迁都做准备,总不能在未来的京畿外围,还有这么一群不服王化的蛮夷存在。
  
  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沈庆之还是要帮赵伦之刷战功。
  
  但沈庆之是刘义真借给赵伦之的,未来再讨要回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次日,临行前,刘义真拜别赵伦之,又向赵伯符介绍了沈庆之,他道:“沈参军名位不显,但胸怀韬略,叔父既然为蛮夷所困扰,今日义真忍痛割爱,派遣沈参军助叔父一臂之力,万望叔父听之信之,必可保境安民。”
  
  赵伯符听刘义真对沈庆之有这么高的评价,不由惊诧地打量了几眼,单从体貌来看,确是一位壮士,他笑道:“既是二凤作保,我当倚为心腹。”
  
  话虽如此,但等刘义真走后,赵伯符还是要试探试探沈庆之的本事,才敢放心重用。
  
  当然,以沈庆之的才能,足以使他心悦诚服。
  
  刘义真由赵伯符送出了襄阳,渡口,沈庆之拜别了刘义真。
  
  尽管刘义真将他留给了赵伯符,算是把编制从刘义真的安西将军府,转移到了赵伯符的宁远将军府,但是在他心中,真正的主公还是刘义真。
  
  刘义真把他调走,并非出于厌恶,而是在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沈庆之自然也对此心存感激。
  
  南下的将士们早已陆续登船,在渡口等候已久。
  
  船队是赵伦之早就备好的,借调了荆州水军的部分船只,把刘义真及其麾下一万将士送往晋陵。
  
  好在南方将士离开长安前,基本都把牛羊卖了,换了布匹,否则还不一定装得下这么多的牲畜。
  
  他们之所以卖掉牛羊,是因为这些牛羊被从朔方驱赶到安定,又重归安定再驱赶到长安,已是瘦骨嶙峋,经不起折腾了,再往襄阳驱赶,恐怕要生疫病。
  
  刘义真于是让王修组织官府出面,以市价收购,把赏给南方将士的牛羊留在关中养膘、繁育。
  
  南方将士用一群瘦牛、瘦羊,换了价值正常牛、羊的布匹,自然也一个个的感恩戴德。
  
  刘义真又叮嘱了沈庆之几句,这才与赵伯符道别,走上了大船。
  
  一声令下,一支庞大的运兵船队驶离渡口,满载着南方将士回乡的欣喜,驶向晋陵而去。
  
  徐州,彭城。
  
  谢瞻已经率先回来了,当然,他同样也没有走黄河,那条水路太险,刘裕攻秦时,赶上了汛期,就常有激流将士兵冲至北岸,遭到魏军的杀戮。
  
  如今又是一年的汛期,所以刘义真、谢瞻都抛弃了黄河水道,改走其它路线。
  
  回到彭城,谢瞻先向刘裕复命。
  
  此时已是六月下旬,刘裕得知刘义真提及六月必定南下,料想这时候应该是启程了,一想到父子即将重逢,哪怕是刘裕这样的人物,也难免生出些许急切。
  
  前些时日,朝廷又派了使者前来彭城,册封刘裕为宋公、相国,赐九锡。
  
  但刘裕出人意料的再次拒绝了,他打算等着刘义真回来再受。
  
  想要让最喜爱、最出息的儿子见证他建国的那一刻。
  
  这件事情确实不需要着急,如果刘裕想的话,他完全可以前脚受宋公,隔上数月,又可再受宋王。
  
  以他的功劳与威望,哪怕年底称帝都没有问题。
  
  不至于像桓温一样,被人拖到死,也没等来九锡。
  
  寄奴唾手可得的东西,却是老奴盼而不得之物。
  
  说到底,还是桓温不够能打,每打一场败仗,对他的威望都是一次严重的损害。
  
  谢瞻复命后,当即请辞,还没出太尉府,却让其弟谢晦拦住了。
  
  谢晦问:“阿兄,此番北上,与桂阳公相交,其人如何?”
  
  其实谢晦是与‘刘义真’打过交道的,他跟随刘裕北伐,‘刘义真’也在军中。
  
  但那时候‘刘义真’给谢晦留下的印象就是聪明、漂亮而已,完全想不到他能在关中立下那么大的功劳。
  
  谢瞻对刘义真推崇备至,低声道:“能兴太尉大业,混一宇内者,必是桂阳公!”
  
  谢晦又问:“桂阳公雅量如何?”
  
  “桂阳公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与桂阳公相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谢瞻对刘义真的评价非常高。
  
  这让谢晦有些惊讶,当然,他信得过兄长的眼光,也不认为谢瞻会骗自己。
  
  于是笑道:“太尉有此佳儿,亦是我等臣僚之福。”
  
  刘义真即将返回彭城的消息不久就被传开了,有人欣喜,也有人忧愁。
  
  但彭城百姓大多是怀揣着好奇,期待能够看一看那位桂阳公的风采。
  
  此前‘刘义真’确实是住在彭城,但因为年幼,养在深闺,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
  
  还有六千字,等下班回来再写,晚上十点前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