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河阳之战(三)
141河阳之战(三) (第1/2页)于粟磾同样惊恐,他声嘶力竭地喊道:“快!上马迎敌!”
然而,任凭于粟磾如何催促,惊慌失措的魏军骑兵已经彻底乱了,他们没有放下抢来的布匹,拿着刀枪弓矢迎敌,反而在爬上马背后,抱着布匹夺路而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原时空撤离关中的那支晋军,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每日行进十里,尚且不肯丢弃财货,又何况是魏军。
他们怎么舍得扔了财货,与晋军拼命。
只要逃离了战场,总能找到扁舟渡河。
“晋军杀来了!”
“快逃命啊!”
很多人边逃边喊,刻意制造恐慌。
法不责众,大家一起跑,就算于粟磾回到了河内郡,也不可能挨个挑出来,一股脑全都杀了。
于粟磾见部众溃不成军,又惊又怒。
他虽然号称万人敌,但也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阻拦蜂拥而来的晋军骑兵。
此刻,于粟磾也管不得奚斤在战后问责,先把性命保住再说。
这位阵战卫视荣的鲜卑骁将一咬牙,也跟着狼狈逃窜。
身后的晋军见状,士气更盛,一个个奋勇争先。
长孙道生被段宏的步阵阻挡了视线,第一时间并不清楚步阵后方的情形。
他同样以为胜券在握,眼前这支晋军步兵早晚会被拖垮。
虽然首功注定会被于粟磾得了去,但此战大胜晋军,足以洗刷长孙家的耻辱。
这般想着,长孙道生面露笑容,只是,很快,他的笑容就僵住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长孙道生看着于粟磾的河内骑兵抱着布匹仓惶逃窜,一脑袋的问号。
他其实心里知道答案。
段宏的步兵被拖住,骑兵被击溃,按理说,河内骑兵已经没有了对手,此时溃不成军,必然是晋军另有伏兵,只是长孙道生不愿相信罢了。
四万魏军步骑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于粟磾的六千河内鲜卑骑兵,他们若是溃败,必然引发连锁反应。
“我军败了!快逃命啊!我军败了!”晋军中的三千鲜卑精骑奉刘义真之命,用鲜卑语齐声喊道。
长孙道生的冀州步骑以汉军为主,因为听不懂鲜卑语,没受什么影响。
这也正常,尽管北魏统治河北已有二十年,但语言的隔阂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北魏末年,高欢在信都(河北衡水冀州区)建义,下达军令时,必须先用鲜卑语说一遍,再用汉话说一遍。
然而,于粟磾的另外四千鲜卑步卒,在看了本方骑兵狼狈奔逃的模样,又听到‘我军败了’的呼喊,一时间无不丧胆,同样转身便跑。
长孙道生的一万冀州兵受其影响,也没了战意,一场溃败就这么发生了。
段宏见到这一幕,知道机不可失,大喝道:“还能提得动刀枪的,都与我出阵厮杀!”
说罢,率先领着亲兵冲了出去。
其余晋军也不愿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纷纷跟着他离开了车阵进行追击。
河内精骑逃得太快,他们丢盔弃甲,只带了绢布,可谓轻装上阵,刘义真根本就追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