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地窖烛光甲骨文书
第三十五章 地窖烛光甲骨文书 (第1/2页)朝歌的夜,静得可怕。
姬娆跪坐在鹿台偏殿的地窖里,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块龟甲。烛火摇曳,映照出她疲惫却坚定的面容。地窖的墙壁上,刻满了简化的文字——“人“、“禾“、“日“、“水“,每一笔都像是无声的呐喊。三日前那场大火烧毁了铸铜坊,也带走了她最聪明的学生阿桑。现在,她只能在这阴暗潮湿的地下继续这场危险的启蒙。
“娘娘,今日还教吗?“一个瘦小的身影从地窖入口钻进来,是阿桑的弟弟,阿粟。他的眼睛红肿得像是熟透的桃子,破旧的麻衣下露出几道新鲜的鞭痕。这孩子为了来见她,必定又挨了监工的毒打。
姬娆的手指微微一顿,龟甲边缘的裂纹刺得她掌心发疼。她想起阿桑被拖走时最后的眼神,那女孩用尽力气对她比划着刚学会的“水“字。喉间涌上的苦涩被她硬生生咽下,随即轻声道:“教。“
她不能再停。贵族们以为一把火烧掉了她的学堂,杀死了她的学生,就能彻底掐灭这场“祸乱“。但他们错了。那些刻在陶片上的符号,那些写在泥板上的笔画,早已随着奴隶们的脚步散落在朝歌的每个角落。就像野地里的蒲公英,风越猛烈,种子飞得越远。
阿粟小心翼翼地坐在她对面,从怀里掏出一块陶片。那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几个字——“阿姐桑“。陶片边缘还沾着血迹,像是被人用力攥在掌心里太久。
“娘娘,我想学更多的字。“阿粟的声音轻得像地窖里飘动的蛛丝,“阿姐说过,字能让人不挨饿。她说认识'禾'字的人,就不会被克扣谷子。“
姬娆闭了闭眼。她想起在现代博物馆看到的那些商代契约,上面记录着奴隶主如何用文字欺骗不识字的农人。三千年过去了,同样的把戏仍在继续。再睁开时,她的眼底已是一片冷静,像冬日结冰的淇水。她拿起炭笔,在龟甲上刻下一个新的符号——“火“。
“记住这个字,阿粟。“她将龟甲推到孩子面前,炭灰在纹路里留下深黑的痕迹,“火能烧毁一切,也能照亮黑暗。就像那些烧死你姐姐的人,他们怕的不是火焰,而是被火光照亮的东西。“
孩子伸出脏兮兮的手指,沿着刻痕慢慢描摹。烛光在他脸上跳动,将那个歪歪扭扭的“火“字映得忽明忽暗。
翌日清晨,微子启“恰好“造访鹿台。姬娆刚让女卫送走最后一批夜学的孩子,还未来得及拭去指甲缝里的炭灰。
“苏娘娘近日深居简出,可是身体不适?“微子启的笑容温和得像初春的溪水,可那双眼睛却像藏在草丛里的毒蛇,一寸寸扫过殿内的每个角落。他今日特意穿了祭祀用的白袍,腰间玉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某种警告。
姬娆懒懒地倚在软榻上,指尖拨弄着一串玉珠。这是她特意摆在显眼处的占卜用具,珠串下压着几片做过手脚的龟甲。“微子大人倒是关心本宫。“她故意让声音带着几分慵懒,“莫非是担心王上东巡期间,本宫寂寞难耐?“
微子启的目光果然被案几上的龟甲吸引。他踱步上前,手指装作不经意地拂过那些裂纹:“听闻娘娘精通卜辞,不知近日可有凶兆?“
烛台爆开一朵灯花。姬娆轻笑出声,指尖一挑翻过一块龟甲:“凶兆?有啊。“她故意停顿,看着对方瞳孔微微收缩,“东南方有邪祟作乱,怕是有人……私吞军粮。“这是她安插在粮仓的奴隶今早才报来的消息。
微子启的笑容僵在脸上。他腰间玉坠的碰撞声突然乱了节奏,像被惊飞的雀鸟。“娘娘说笑了。“他很快恢复常态,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坠,“不过本官昨夜观星,倒见紫微晦暗。恐怕是有妖人妄改天命,扰乱纲常。“
姬娆慢条斯理地将龟甲一片片收进漆盒:“巧了,本宫昨夜也做梦。梦见玄鸟衔书,说商运昌隆,小人终会自食恶果。“她抬眼直视对方,“大人觉得,这梦是吉是凶?“
微子启眯了眯眼。殿外突然传来编钟声响,是宗庙晨祭开始的信号。他顺势拱手告辞,白袍在门槛处翻卷如浪,转眼就消失在晨雾中。
待脚步声彻底远去,姬娆的笑容瞬间冷了下来。她抓起案上茶盏狠狠砸向墙壁,陶片碎裂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女卫们噤若寒蝉,她们知道娘娘从不轻易动怒——除非真的触到了逆鳞。
“他在试探。“姬娆盯着地上四溅的水渍,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烧了学堂还不够,现在要赶尽杀绝。“她必须更快,更隐蔽。那些贵族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地窖里的烛火,而是被火光点燃的眼睛。
地窖里的烛火,一夜比一夜亮。最初只有阿粟和几个失去亲人的孩子敢来,后来渐渐有了扛着陶罐的老者,挎着竹篮的妇人。他们像夜行的老鼠,借着送水送饭的名义,将写着字的陶片藏在罐底,将刻着符号的果核缝在衣角。
一个叫“老陶“的奴隶工匠来得最勤。他总是一身窑灰,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黏土。这夜他带来个惊人的消息:“娘娘,老朽烧了批特别的陶器。“他从怀中掏出个巴掌大的陶碗,底部赫然刻着个“水“字,“混在下月贵族祭祀用的礼器里了。“
姬娆接过陶碗的手微微发抖。在商人的信仰里,祭祀用品沾染邪祟会招致灭族之祸。老陶这是拿全族人的性命在赌。
“他们用我们的手做器皿,用我们的血祭神,却怕我们认识一个字。“老陶的冷笑在地窖里回荡,脸上的皱纹像干裂的陶坯般深刻,“那就让他们看看,字是怎么活过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