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楚言常
第34章 南楚言常 (第2/2页)不管是对仗、格律,还是意境、描写,都是极佳。
写出了百花争艳的盛景,最后一句更是将百花奇景上升了一个台阶,将其比喻成天女织就。
角落里,陆承安听素音念完这首诗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确实不错,算是及格了...”
都说北齐重武轻文,现在看来也不尽是。
这北齐朝中还是有人才的。
不过在陆承安看来,也只是及格而已。
陆承安将目光投向南楚那些人,暗自观察,发现他们脸上虽然有欣赏之意,但却并无半点担忧。
显然,他们有自信自己的诗会更好。
果然,念完北齐的诗后,素音开始朗诵南楚的诗。
开篇几句,便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百花吟》
锦绣丛中万点红,千门暗锁五谷空。
金樽酒满朱门臭,玉箸食残黔首穷。
黎庶泪干天亦老,帝王宫阙岁犹雄。
可怜最是耕桑事,谁解群芳摇落风?
(这首诗我想了一晚上,翻遍了唐诗三百首,不管好不好,就当是好吧...)
素音望着手中宣纸,看着那一行行诗句,久久无言。
从诗词格律和辞藻运用上来看,北齐南楚两首诗并无高低之分。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齐的诗写的是百花,是奇景,也只是花和景。
可南楚这首诗却是以花写人,以人写天下。
词句之中,透着一股悲悯和胸怀。
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写物和景,格局和意境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听到这一首,就连角落里的陆承安都忍不住面露惊讶的神色。
没想到在这个重武抑文的世界,竟然还能有人做出这样的诗来。
陆承安转头看向南楚那边,只见那位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少年人手持折扇,神情淡然。
虽然做出这篇难得的佳作,脸上却没有半点倨傲。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他做的。
这首诗里那悲悯天下黎民的情怀,像这种生活在富贵乡里的少年人又怎么能写的那么深刻呢?
百花楼内众人此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两首诗孰胜孰负,无须再讨论。
就算有一部分人看不懂其中差别,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冒头。
毕竟刚才已经有了例子,一句话把北齐置于不利局面,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敢冒头,恐怕那几位皇子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素音放下手中诗篇,轻轻叹了口气。
随后向南楚众人缓缓行礼道:
“敢问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
南楚使团中立即有人站了起来,指向那位少年人道:
“正是我南楚第一才子,言常所作。”
素音看向那位名为言常的少年,心中颇为震惊。
这少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竟然能作出那般看透世事沧桑的诗句来。
还真是奇事。
就连陆承安听到这首诗是言常所作,也忍不住心中惊讶。
那言常始终神色淡然,起身问道:
“素音大家,敢问这一场如何?”
闻言,素音刚要开口说是南楚胜了,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转头看了眼几位皇子。
直到看到大皇子轻轻点头,这才宣布道:
“第一场,南楚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