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见曹军,才是最坏的情况
第95章 不见曹军,才是最坏的情况 (第2/2页)关羽唯有信赖赵云的勇气与能力,希望能确保庞统平安。
“好!”
赵云毫不犹豫应承,未有一丝退缩。
即便仅五百人,甚至孤身前往,他亦义无反顾。
这便是赵云。
“我即刻启程。”
赵云拱手作别,跨上玉兰白龙驹,握紧龙胆亮银枪,率领五百将士离去。
望着赵云远去的背影,关羽轻叹一声,沉默不语。
随后,他率两千兵马,押解俘虏返回江夏。
不久,周仓抵达江夏。
此时,刘备正与城中世家商讨军政要务,并许以诸多承诺与利益。
待众人满意离去,刘备疲惫地擦去汗水。
世家豪族难以对付,为私利不择手段。
若非他初入江夏,需借世家之力,绝不会轻易应允他们的要求。
而这些世家也正因此,才敢提出苛刻条件。
“诸位已满意,请各自归家休息吧。”
“待我完全掌控江夏,承诺必一一兑现。”
刘备面带诚挚笑容说道。
世家子弟们心满意足地离去。
目送他们离开,刘备转向孔明。
“军师,我们提出的条件,是否过于苛刻?我恐怕难以实现,最终会招致祸端。”刘备忧心忡忡。
“主公,若非如此,我们连现状都难以维持,唯有借助世家之力,方能迅速掌控江夏。”诸葛亮轻摇羽扇,深知世家带来的隐患,但刘备根基未稳,别无选择。
“主公勿忧,亮已有周详计划,依计行事,兑现对世家的承诺并不为难。”诸葛亮补充道。
“好!”刘备点头,“有军师相助,我省心许多。”他握住诸葛亮手臂,感激道,“军师也累了,随我去休息吧。”
正欲离去,周仓匆忙闯入,一脸疲惫。
“主公,军师,关将军传来军情。”周仓进门便坐下,大口喘息。
刘备与诸葛亮面色骤变。
“快上热茶!”仆人迅速送上。周仓饮了几口,急切讲述路上所见及关羽的推测。
刘备闻言,呆立当场,全身冰冷。
诸葛亮羽扇停摆,目光沉稳地问周仓:“你一路行来,可见曹军?”
“未见一人。”周仓回答。
“糟了。”诸葛亮脸色阴沉。
刘备不解地看着诸葛亮:“军师,未见曹军应是好事,为何如此惊慌?”
诸葛亮摇头,语气沉重:“正因不见曹军,才是最坏的情况。主公试想,围攻张飞的曹军从何而来?不可能凭空出现。我们未见,只能说明他们隐藏极深,未被察觉。谁知江夏周围还埋伏着多少曹军?若他们突然从暗处袭击,我们如何应对?”
刘备一愣,确实如此。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面对未知敌情,人数、攻击时机与方向皆无从预测,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干扰了决策。
若恰在敌军撤退途中遭遇伏击,无异于自投罗网,形势棘手。
刘备满面愁容,向诸葛亮求助:“军师,我们应如何是好?”
诸葛亮沉默片刻,步入太守府,取出江夏地图审视。眉头越皱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