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症结全在一人,就是“老佛爷”
第二十五回 症结全在一人,就是“老佛爷” (第2/2页)“是啊!”潇湘女杰无奈地说道:“朝廷的态度,做了了地方官府的行动。”
天已大亮,无数只水鸟在湘江两岸叽叽喳喳地叫着,潇湘女杰说:“我们该找个地方歇会儿了。”
马翠萍把目光眺望东方的山头,紧靠山头的天边正有一股闪亮的白雾般的空气往上冒,她还不想立即回去,因为父亲叫她来打入梨园府,了解情况的,如今对梨园内部情况一无所知,就带着这条消息回去,父亲能够满意么?还有,梨园先生最后说的“见机行事”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她把目光移到潇湘女杰身上,问道:“阿姨,你去过日本留学,见过世面,阅历丰富,你说昨晚梨园先生与陆元锭最后所说的‘见机行事’是什么意思啊?”
“昨夜离开梨园,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就是吃不准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猜测,梨园先生和陆元锭他们,对待天地会与哥老会众与对待洋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从昨晚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听得出来。他们也不希望洋人在中国耀武扬威。”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现在已经跟华兴会联手,以驱逐洋人为宗旨,他们是不是会帮我们?”马翠萍用殷切的目光看着潇湘女杰。
“帮咱们?”潇湘女杰先是一脸疑惑,觉得马翠萍这个问题有点像是在开玩笑。可转念一想,觉得又有点道理。她知道陆元锭多次与洋人针锋相对的事。虽然梨园先生并没有直接跟洋人针锋相对的事,但在陆元锭与洋人针锋相对的事情发生后,梨园先生曾表达过支持。想到这里,潇湘女杰的眼睛忽然一亮,望了望远方,然后又把目光拉回来,看着马翠萍,问道:“我似乎明白了!”
马翠萍转过身看着她,问道:“你说的是什么?”
“梨园先生所说的‘见机行事’,或许对我们有利。”
“对我们有利?”马翠萍很是不解。
“我只是猜测。”潇湘女杰继续说下去:“我们反对洋人,梨园先生与陆元锭他们也恨洋人,这样一来,目标完全一致。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虽然不可能跟我们联手,但不至于太过为难我们吧。尤其是梨园先生那句‘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更有深意。他似乎在表明,曾经是朝廷的官员,不方便公开反对洋人,因为朝廷在洋人面前屈服。如果有人站出来反对洋人,他们是欢迎的。”
“可是……”马翠萍欲言又止。
“可是什么?”潇湘女杰问道。
“可是,梨园先生多年来一直跟我们哥老会过不去。而在梨园先生眼里,我们回龙山忠义堂这些人早已贴上了‘反清复明’哥老会的标签。”
“这确实是个问题!像梨园先生他们这些所谓的学者,大都是死脑经,一旦给一个人定性之后,就很难改变。”潇湘女杰表示了担忧。
“如果把这件事亲自去向梨园先生说明,行不行呢?”马翠萍似乎在征询潇湘女杰的意见。
“你还想去梨园?”潇湘女杰摇了摇头,说道:“你一个人千万别去。像梨园先生这样的人,学识很高,心机很深,没有人能够真正知道他做每件事的深意。他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包括实际做的,都未必一致。”
“难道他这样的人时刻都暗藏恶意?”马翠萍对梨园先生没什么好感,是因为她在来长沙之前,接连有“梨”字镖伤害了忠义堂的人。
“也不能这么说。”潇湘女杰说道:“文人是最善于使用思维的人,他们的脑瓜时刻都在思考问题。他们最容易改变原来的计划。像梨园先生这样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局势,思考利弊,权衡得失。”
“阿姨,我想在这里待几天再看看长沙城里的形势及梨园的动向!”
潇湘女杰望了眼马翠萍,当她看到这位才十七、八岁的少女思想也如此地激进,不由一阵高兴,十分认真地说:“我也有这种想法!”
但她转念一想,如今在梨园已闯下大祸,与巡抚衙门里的总爷潘天玖又有过节,难免不受官府搜捕,她皱眉头说:“可现在我们不能再在长沙城里待下去了。”
马翠萍似有所悟,偶然想起临行前父亲叮嘱过:“千万别使用旋风一剑!”可前天晚上用过一次,这无论如何也瞒不过潘天玖的,她后悔莫及,也埋怨自己的冲动和急躁,此事说不定牵连父亲和师祖及哥老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