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柳啸龙逞威瓦滩河 马福益剑斗洞箫
第三十一回 柳啸龙逞威瓦滩河 马福益剑斗洞箫 (第2/2页)那人也跟着逆水而上。
滩河上下,水花拍天,簇簇浪花向着二人溅击,利用内力作逆水行舟是最危险的事,况且在这滩河大浪若稍有不慎,被浪头击退,吡牙裂嘴时,那人将洞箫拿在手中,竖箫吹奏,手指不断地在洞箫孔中忽起忽落。
少顷,箫声一起,滩河周围有如微微清风在高山起伏盘绕,悠悠然在半空涤荡。
马福益乍一听箫声,顿觉悦耳,但清脆之音有如尖刀刺耳且有一种奇异的香味,他偶然想起:这莫非就是江湖上五毒奇功之一的毒箫么?
马福益连忙屏住呼吸,用内力封入周身大小108穴位,再抬头凝目细看两岸林中,飞鸟全都向远方逃避,有几个来不及逃走的或者是感觉慢了点的,竟坠地而死。
有关毒箫,马福益只是听霹雳山人说起过,尤其是洞箫,江湖上使用者已没几个,箫声中含有剧毒,不能让箫声入耳,否则一旦中毒片刻之间身亡。
那人一边吹箫,一边不时地用目光来看马福益的神情,但见马福益双目微闭,如禅师静坐,一动不动,可身体仍旧逆着滩河缓慢地行进。
不一会儿,滩河两岸上的轻风犹如秋日早晨蒸腾的白雾,在山峦间向着河岸滑来,涌向滩河水面,犹如高山上的清泉顷腾奔泻。马福益恍然大悟,此曲原来竟是先秦伯牙琴师的“高山流水”,果真是“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这意境自古称绝,在滩河两岸也就更具风韵和特色的了。
那箫声拐了一个弯,又换了一曲,一阵紧似一阵,如连绵起伏的群山,滩河的激流也跳跃起来。马福益一见丈把高的浪头直朝自己袭来,仿佛座座泰山从头顶上压下。他情知不妙,停止逆江而上,忙将上身向右一扭,变成小舟横江而上向岸边摆渡而去。
那人的脸上青筋鼓突,面目也狰狞起来,滩河水面上已成了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原来那人一曲终了,并未能奈何马福益便改换另一个曲调,乃“十面埋伏”。这曲调是后人根据公元202年楚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谱写而成。
此曲一出,箫声四伏,水浪铺天盖地而来,马福益见水浪如此汹涌,但丝毫也未击打在身上,甚觉奇怪,过了一会才醒悟过来,原来毒箫只须屏住呼吸,不让箫声入耳,水浪兀自不能近身,他全神贯注地用自己二十年来的内力与箫声相抗。
那人也向西岸摆渡而去。
不一会儿,马福益到岸,洞箫一收箫声止息,掀起的浪头只剩下些许余波。
马福益稍停一会,拱手道:“五毒奇功乃江湖一绝,敢问大侠贵姓高名?”
那人并未抱拳,沉声道:“雕虫小技,献丑了,阁下又是何人?”
“在下马福益便是。”说罢微微一笑。
“喔,江南第一剑。”那人歪过头去看了马福益一眼,“幸会,幸会!”
“那是江湖朋友赐的雅号,其实,我哪敢当此称号也!”
“在下柳啸龙!”
“原来是柳大侠!”马福益略一沉思道:“听说巡抚大人曾下请柬,欲请大侠去巡抚军统局了么?”
“有这回事,而且我师弟潘天玖已经去了,但我未必前去!”
“为什么?”马福益急着问道。
“一剑兄难道不知道我柳啸龙素来是反清的,我对于一些官府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在洋人面前低头哈腰的事看不惯!”
“大侠与在下素味平生,在下却有一事不明!”
“什么事,一剑兄尽管说。”
“在下也曾听说过大侠素来反清,但为何又对令师弟何项杀死外国教徒很反感!”
“一剑兄是明眼人,在下之所以反清不反洋,皆因清朝腐败,外强才入侵呀!况且现在腐败的清朝政府完全受洋人要挟!”
“这个我懂。柳大侠,可现在是清、洋合作,共同吸血于民呀!据在下看来,既要反清也要驱洋,也只有反清才能灭洋,只有驱洋,才能救国!”
“一剑兄不必说了,朝廷腐败是万恶之源!我历来就是这样看法!”
“嗯。”马福益没做声。沉思一会儿,忽然抬起头问道:“柳大侠今日缘何来到滩河?”
“哈……”柳啸龙一阵大笑:“这话该我问你才对啊!”
“为何?”
“在下乃江湖漂泊之人,何处不去呀。一剑兄在湘东有一块地盘,来滩河才真是奇怪哩!”
“原来如此。”马福益也是一笑,“在下去洪江嵩云山为前辈谢黔明祝寿的,他老人家八十高龄了。”
“这么巧,”柳啸龙略显惊奇地,“那是在下的义父哩!”
“那我们算是有缘,不仅巧遇而且还会同路而行哩!”
“我想也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