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转移矛盾
第三十二章 转移矛盾 (第1/2页)美国眼中的人才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朗道那种,必须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科学家,在美国人眼中才是人才。
换句话说美国只认为一己之力创造出来一个产业,最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科学家,才是美国所需要的。
但是现代社会其实不像是工业革命早期那样,出来一个天才推动历史前进了,美国人的人才标准放在十九世纪还差不多,在二十世纪中业肯定不行。
事实也正是如此,美国掠夺德国人才的回形针计划,连同德国火箭工业科学家的家属加在一起,最后也不过一千多人。
也就是说,德国这个二战时期就算不是最强大,也是最强大之一的军工产业,被美国认为是美国需要人才的只有几百人。
甚至就连这几百人到了美国,长期也是处在无所事事当中,直到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才把这批到了美国的火箭科学家推到更高的岗位。
美国需要的德国科学家就仅限于火箭领域,甚至连德国主导过核工业的海森堡,在美国人眼中因为美国已经成功研发了原子弹都价值不大,留在了战后的德国。
那么掠夺德国人才的计划就没有这么难,美国只对火箭专家感兴趣,其他科研人员在美国人眼中一分不值。
这些美国不感兴趣的产业人才,美国根本不会和法国抢夺,所以美国和法国在抢夺人才上面矛盾不大。
反过来德国的军工优势产业都有什么呢?航空技术,这是法国迫切需要的,虽然在打包德国火箭专家的过程中,因为航空航天不分家,一部分德国航空业的人才也被美国人带走,但剩下的仍然是法国所需要的。
地面的主战坦克技术,到了战争后期,其实德国坦克制造已经和苏联无法相比,美国和英国都不重视陆军,因此这应该是法国最容易达成目的技术。
潜艇,德国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在水面舰队追赶英美,不得不集中在水下想办法,XXI型U艇是首款真正潜艇(水下航速17节>水面航速),通气管技术使潜航时间大幅延长,直接影响冷战潜艇设计。
沃尔特潜艇:实验性过氧化氢动力系统,为后来核潜艇技术探索方向。
法国主要殖民地是并不遥远的非洲,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已经建立了绿水海军理论,作为空潜快的第一个实行国家,潜艇肯定不能落后。
所以在海军的建设上,法国必须拿到德国的潜艇人才和生产技术。
这样有了航空和潜艇,空潜快路线才能成立,如果还有水面舰队需求的话,也不一定非要从德国身上想办法,欧洲不是还有意大利么?
意大利这个国家没有让德国人还算看得过去的,就是意大利的海军还拿得出手,水面舰队比德国强。
这几个产业都是英美本身要么是自身优势产业,要么因为海洋国家属性看不上的,留给德国也是浪费,德国至少在战后十年不可能重启本国的国防产业,只有到了法国才有发挥这些产业人才的岗位。
“差点忘了,德国为了供应杀人工厂,储备了几百万吨化学武器。”科曼本来都要为着重掠夺的军事工业项目画上句号,但忽然就想到了德国一个非常强大但没有用在战场上的化学武器储备。
为什么不用在战场上?德国要面对一个没有工业的国家,肯定会毫不吝啬的使用化学武器,但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技术和生产能力。德国人一旦使用,就会一下蹦出来好几个使用化学武器报复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