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兰亭墨韵锁星槎
第十一章 兰亭墨韵锁星槎 (第2/2页)“以字为舟,以墨为帆!”易小川抽出宝盒残片,残片与兰亭墨迹共鸣,竟在虚空中显影出天宫的穹顶结构。司马昱驱使星槎的动力核心——一块刻着“始皇帝”字样的噬体陨石——砸向残片,却见玉漱残魂与残片融合,爆发出璀璨的银光。
“这是……宝盒的终极力量!”易小川感到体内的玄牝之力与残片共鸣,他看见青年时期的自己在天宫中与玉漱诀别的画面,而眼前的兰亭竟与天宫重叠,形成稳定的时空锚点。司马昱的玉镯在共振中破裂,赵高残魂发出凄厉的嘶吼,被吸入宝盒残片的缺角处。
当银光散去时,王羲之手中的《兰亭序》已彻底完成,纸页间的陨石粉末组成了完整的时空坐标,指向钱塘江口的星槎遗址。易小川将星核之刃插入地面,刀刃周围渗出银色液体,凝结成一枚刻着“永和九年”的星锁。
“此为第七道刻痕。”他拾起星锁,看见锁身浮现出秦隶,同时闪过现代考古报告的结语:“兰亭序真迹证实为北岩山人时空工程的关键节点,其墨中陨石坐标指引考古队发现西晋星槎残骸,揭开‘神话’机械装置的历史原型。”
司马昱溃败而逃时,易小川注意到他遗落的玉镯碎片中嵌着半枚竹简,上面用秦隶刻着“沙丘平台”——那是秦始皇病逝之地,也是赵高篡改遗诏的时空奇点。他握紧宝盒残片,感受着里面赵高残魂的躁动,知道下一道刻痕将在唐朝李淳风推演《推背图》时出现。
兰亭的风穿过修竹,带着墨香与陨石特有的金属气息。易小川望着王羲之小心翼翼卷起的《兰亭序》,发现纸页边缘的竹纤维中竟嵌着细小的银色丝线,那是时空共振留下的“墨弦”,能在两千年后被量子计算机解码。
“先生,”阿时递过一卷新刻的竹简,“崔文子说李淳风已算出‘武周代唐’的天命,却不知那是遁甲盟用噬体陨石制造的时空偏移。”竹简上,易小川刚刻下的字迹旁渗出现代字:“2031年考古新发现:兰亭序陪葬坑出土星锁,其能量频率与《神话1》天宫核心一致,证实时空闭环的艺术化呈现。”
闭环再次闭合。易小川将竹简交给王羲之,看着他在卷尾题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跋语,知道这不仅是书法绝笔,更是未来考古队解开时空谜题的“墨韵密码”。而他的下一站,将是长安李淳风的观星台,在那里,他将埋下第八道时光刻痕,继续对抗遁甲盟的预言篡改与高要残魂的宿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