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忿忿不平的朝臣
第149章:忿忿不平的朝臣 (第2/2页)这些来自平民的女子,或许语言不够得体,行止不够端方,却有一种贵女不曾有的火光——那是对命运的悸动,是若不抓住,就再无机会的清醒。
帐篷外,有贵女拈帕遮面,有平民女孩搓着指头。
有人嗤之以鼻:“寒门之女,妄想入学,笑话。”
九日过去,评选落幕。
天光微斜,少女们一个个从大帐中出来。有人喜极而泣,有人垂头丧气。
更有人回头望了一眼评审的地方,像是看见了人生新的起点。
这场由异世使团设下的女选,没有簪花披锦、没有礼官宣读,只有一道道提问、一双双目光,和一座敞开的门。
安洛看着那一沓被挑选出来的女子名册,长叹一声:“这些人,未必全是最聪明的,却是最勇敢、最有野心的。”
野心不算一个贬义词,有野心的人才会进取,才会不断向前。
学习不只要聪慧,还要不停向前。
这个世界上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有信念有决心改变世界的人。
对她们来说,学成以后并不是相夫教子光耀门楣,而是要更好做自己,做女子的表率,并改变这个世界。
选拔已然过去,留在名册上的女孩寥寥,落选者却遍布京城、百姓与贵族之中。那些未能入选的权贵之家面上虽维持风度,心底却早已翻腾不休。
朝臣们终于坐不住了。
“此番选拔之事,全由使团操持,未曾过我朝六部稽核,也未递送天听,若人人皆效仿,朝廷之威何存?”
“我朝自有规制,何时由他国之人私自设场、独断选才?”
群情汹涌,尤其礼部几位年高资深的大人更是连连上表,请皇帝下诏整肃朝纲,追问使团绕过朝廷、私设考场之责。
可这几道奏章递入宫中,却仿佛沉入了湖底,一点涟漪都未泛起。
小皇帝并未召见任何官员,也未作半句批答。
那日,他只留了几个近侍与几位信任的内侍侍奉左右,早早歇朝,将自己关在御书房中,一连两日,不出不言。
没人知道,他的案头堆着的,是使团前日送进宫中的厚册商品目录。
五本书册,封皮各异,均以东陆异种纸张所制,摸起来冰冷而结实。封面上皆印有整整齐齐的文字标题,《农业》、《工业》、《医疗》、《科技》、《建筑》,小皇帝看不大懂。
他翻开第一页,就再也没移开过目光。
册中图文并茂,有实物绘图,有结构示意,有简要说明。哪怕只是日用品部分,也囊括了衣物、食具、清洁、储存、照明等门类,排列清晰,每页下方都附上参考价格。
相反,书中所列,全是最为寻常不过的物件:铁铲、锄头、便携式耕作工具,甚至还有一种“自净式蓄水罐”,靠自然重力与过滤棉自行净水。
最让人吃惊的,是后面几册“农业类商品”所列出的各类农作物种子。
那些种子并不华贵,甚至有些其貌不扬,有的只用纸袋封装、手写标识,但下面附着的一排字,却足以震动整座王宫:
【玉米种:亩产可达二千三百斤】
【高粱新品:抗旱、抗病,三月成熟,亩产一千九百斤】
【速生番薯种:高温适应,贫瘠土地可用,产量二千五百斤以上】
【水稻耐涝系列:单季亩产达两千一百斤,多地实测可复种】
小皇帝一页一页翻看,越看越心惊。
这些不是噱头,也不是神话,而是标准的田亩核算产出,极有条理地标注了播种时间、生长周期、所需土质、适宜气候。就连灌溉推荐、施肥次数都细细说明。
这不是贡品,也不是奇货——而是拿来做“生意”的。
连最基础的标注都写明:“可小批试种,如需配套灌溉器具与施肥方案,可按图索取配套说明。”
这让皇帝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并非一味炫耀或行恩,但具体是什么,他想不明白。
皇帝的年纪太小了!
他觉得,许是远在异国的秦将军送来的礼物。
秦将军心里还是有朕的!
为此,小皇帝很开心。
朝臣仍在为选拔不公而争吵,礼部与户部互相推诿权责,甚至还有人上折子称“异邦不通典制,礼法不可受教于夷人”。
可皇帝却没有回折,他重新坐回案前,命令命内务府选定试购清单,遣使赴东陆通商。
朱笔落下,一锤定音。
不日之后,一纸旨意颁下:
“东陆使团甄选之事,乃其地本意,朕已知之,毋庸再扰。朝堂专注内务整治,不必争论于过往。”
朝臣哗然,却谁也不能再说什么。
因为紧接着,皇帝在殿试前一晚,亲自召见内阁大臣,赐下那五本厚册,命众人分头研读一夜,次日入朝共议“贸易开市方案”。
朝臣们看着册子上的物品,皆是瞪目结舌。
似乎那选拔的女子名额不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