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后记(火种计划)
第153章:后记(火种计划) (第1/2页)末世降临以后,人类的生活变得格外艰难。
起初天象诡变,原本温和的气候变得暴烈无常,南方连年酷暑,北地常年飞雪,四季错乱。
人们还未从自然灾害中回过神,便迎来了更可怖的恶梦——丧尸横行,城市沦陷,秩序崩塌。
变异病毒来得毫无预兆,无论是否觉醒了异能,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生存着。
在那段最混乱的时间里,幸存者们与各式各样的威胁斗争着——丧尸、变异动物,甚至是变异植物。
这些昔日看似无害的生物,如今却成了夺命之敌。
可怕的不止是外患,还有人心。
那是人类最不团结的时候,秩序崩坏,权力更迭,旧有的法律与制度都不复存在,强者为王,弱者任人宰割。
食物、水源、燃料……所有物资都有限。人类在和丧尸争抢资源的同时,也在彼此掠夺。信任几乎成为奢侈品。
在这场全球性灾难的前十年,被称为“黑暗十年”。
这一时期内,人口锐减,整座城市变为坟场,唯有地下庇护所、偏远山区和高度武装的军事基地偶有残余的人群聚居。
没有人知道明天能否醒来,没有人敢奢望和平降临。
丧尸无处不在,它们对声音、热源极其敏感,只要一个不慎,整个避难点便会被围攻吞噬。许多人死于挣扎,更多人死于绝望。
而就在这持续了整整十年的战争之中,人类终于开始发生改变。
丧尸数量开始锐减那些曾经横扫千军的尸潮变得稀薄了。
可这并不意味着生存变得容易了。
十年的混乱,能活下来的无一是凡人。
不论是异能者还是普通人,都是踩着尸骨与血路挣扎出来的。
异能者的数量在这十年间持续增长,能力也愈发多样。有的能操控火焰,有的能操纵金属,有的则能听见远方细语、感知杀意、甚至治愈伤患。
但他们并不是救世主。
在许多次行动中,事实一再证明——普通人依靠智慧、经验与配合,在歼灭丧尸方面并不比异能者差。
机械化武装、热武器工坊、陷阱系统、声波干扰……这些都是由普通人群体研发出来的工具。
人类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联合,才有未来。
于是,在丧尸危机稍有缓解的背景下,幸存者之间开始建立联系。最初是物资的交换、信息的共享,再后来便有了组织,有了会议,有了“联盟”。
但也在这一时期,人类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那就是——丧尸的数量可以减少,甚至可能彻底根除,但变异动植物却在不断繁衍壮大。
原本不起眼的蛇类,如今身长十丈,鳞甲如铁。
老鼠能啃穿防弹板,藤蔓生出尖刺,能在夜间主动攻击。就连花草,也有毒有触须,能化作埋伏在林中的杀手。
它们拥有智慧,不会像丧尸那样没有意识,它们逐步吞噬人类的活动空间。
人类过去赖以生存的耕地、林区、河流,皆可能被异种植物占据,逐渐失控。
以前人类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如今,这个位置似乎早已岌岌可危。
正是在这近乎绝望的局势下,“火种计划”诞生了。
这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组织提出的,而是在无数场会议和战争后,由数十个大型基地共同制定的生存共识。
火种计划的宗旨是:重建文明,保存人类希望。
它包含了四个方向:
第一,是设立“世外基地”,集中技术与资源,建成可供人类长期栖居的安全区域;
第二,是储备人类文明的精华,包括书籍、基因库、机械设计图、传统技艺等;
第三,是开拓生存边界,在异变地带设点拓荒,缓解人类对有限区域的依赖;
第四,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异能者,只要品格端正、智慧过人、体质合格,便能参与“火种教育计划”。
这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有了成为人类希望的资格。
计划初期发布的一句口号,在各大幸存者基地广泛传播。
这正是人类,在最黑暗时代之后,重新点燃的文明之火。
在火种计划执行以后,一个研究员忽然在实验室里失踪,这引起了一阵小骚乱和议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