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乾清议终,阁老意慵
第48章 乾清议终,阁老意慵 (第1/2页)“——什么时候,连天子自习的功课,也需向内阁报备了!?”
天子之怒,雷霆万钧。
小皇帝这一瞬间的翻脸,转变快得令三杨同时感到一阵心悸!
杨荣的身子猛地一僵,那张素来刚硬的脸面上,血色褪去了半分。
他这才明白,所谓几日前的君臣和睦,在翻覆无常的君威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他张了张嘴,喉头滚动,想说些什么。
想辩解自己绝无干涉君父思绪的忤逆之心?
想回驳这顶帽子扣得太大!
但朱祁镇没有给他组织言辞的机会。
“还是说,先生们不仅要锁管朕的国事,甚至连朕的脑子,也要一并锁管起来,是吗?”
“臣……臣不敢!”杨荣终于把辩解迸出喉咙。
“你。不。敢?”朱祁镇冷哼一声,“朕敬你们是先生,你们便真当朕是十岁的蒙童,连一丝一毫的私密……都不能有吗?!”
“朕告诉你们,”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面前三张煞白的老脸,“公议归内阁,是朕敬祖制,敬先生。私归朕,是朕的天子之权!此事,不必再议!”
这句话,如同一扇沉重的宫门在他们面前轰然关闭,彻底断绝了所有转圜的余地
杨荣脸色铁青,垂首不语,紧攥的拳头微微发抖。
杨溥更是连大气也不敢出,他下意识地看向了首辅杨士奇,眼中带着询问。
此刻,他多希望自己是个聋子,哑巴。
杨士奇闭了闭眼,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心力。
他没有看杨溥,只是朝着他的方向,极其轻微地,颔了颔首。
纵然惨败,身为首辅,议事的体面和流程,终究要走完。
得了首辅的示意,杨溥只得硬着头皮从队列中上前一步,声音有些发虚道:“还……还有一个……其三是国库艰难,集贤馆的开支……请……请陛下圣裁,由内帑划拨不得另立名目,增耗国帑。”
朱祁镇闻言,竟笑了一下。
“也准。”
“杨少保为国理财,煞费苦心,朕都看在眼里。朕只希望,今后集贤馆的学士们,能想出法子,让大明的国库,不再如此艰难。”
他话锋一转,再次看向杨士奇和杨荣。
“今日朕已允了先生们的三议,那先生们,是否也该允朕一事?”
杨士奇心中警铃大作,躬身道:“陛下请讲。”
“定集贤馆的人选,由朕亲定。”
朱祁镇的声音不高,但语气里却无半分可商量的余地。
这决绝的语气,让杨士奇明白,君意已定。
但身为内阁首辅,他可以输给天子,但不能输给自己的职责。
他上前一步,沉声开口,试图用祖宗之制,做最后的挽回:
“陛下,集贤馆学士乃天子近臣,其人选关系国朝体面,理应由吏部与翰林院共议,再由内阁核准,方合……”
他话刚说到一半,声音却戛然而止。
共议?核准?
一个不入六部、不支国帑的衙门。
吏部凭什么去议?内阁又拿什么去核?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心头所有的迷雾!
他们千算万算,早已料到陛下会用刘球、曹鼐那样的狂生。
为此,他们才合力打造了三道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枷锁。
限其权,使其不能干政。
公其案,使其图谋尽显。
断其饷,使其寸步难行。
直到此刻,杨士奇才猛然惊觉。
他们错了。
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哪里还是什么枷锁?
这分明是他们作茧自缚!
他们自己刚刚亲手施加的每一道限制,现如今都成了陛下最完美的护身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