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祖母长逝
第四十二章 祖母长逝 (第2/2页)“等什么?”楚风追问,指尖触到将旗内侧的针脚——那里藏着片薄薄的兽皮,展开来看,上面的纹路竟与沈星移留下的天机瞳碎片里的玉佩纹饰一模一样!
老妇人的眼睛慢慢阖上,嘴角却噙着笑意。她的手无力地垂下,最终停在楚风腕间的龙戒上。“等……楚家的龙……”最后一个字消散在檀香里,暖阁的铜钟恰好敲响了亥时。
楚风僵在原地,直到掌心的温度彻底散去,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将祖母抱起来,老妇人的身体轻得像片羽毛,怀里的将旗却重逾千斤。窗外的秋风卷着梧桐叶撞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无数旧魂在低语。
殿外忽然传来甲胄碰撞声,禁军统领的声音带着哭腔:“陛下,百官在太和殿外跪了三个时辰……”
楚风没有回头。他用龙袍裹紧祖母的身体,将那面将旗系在她腰间——就像当年楚家出征时,祖父总让祖母替他系紧战旗。“告诉他们,新朝不兴哭丧。”他的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让工部把望仙台改成观星台,沈先生说过,天上的星星会看着我们。”
当他抱着祖母走出暖阁时,月光恰好从云层里漏出来,给宫道的石板镀上层银霜。楚家旧部们捧着火把跪在两侧,火光映着他们脸上的泪痕。有个断了胳膊的老卒忽然哭出声:“老夫人,您看哪,小少爷带着我们回家了!”
楚风低头看向怀中的祖母,她嘴角的笑意凝固在月光里,手里还攥着半块兵符——那是当年她从楚家祠堂的地砖下刨出来的,背面刻着的“忠”字,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灵堂设在新落成的奉天殿,楚风亲自将祖母的遗体安放在灵柩里。当他盖上棺盖的刹那,忽然发现灵柩内侧刻着行小字,是祖母的笔迹:“南疆巫蛊,以血为引,破邪神者,非龙非凤。”
夜风从殿门灌进来,吹得将旗猎猎作响。楚风握紧腰间的龙戒,戒面的玉玺残片忽然发烫,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挣脱出来。他想起沈星移消失前的背影,想起林晚意远去的马车,想起苏霓裳送来的夜明珠——原来所有的伏笔都藏在时光的褶皱里,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绽放。
守灵的第一夜,楚风坐在灵柩旁,将那面将旗铺在膝头。他用祖母留下的绣花针,一点点缝补着旗角的破洞。丝线穿过布料的声音,让他想起幼时在祠堂里听的那些故事:关于祖父的长枪,母亲的蛊术,还有那个在噬魂渊底自我封印的邪神。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楚风忽然听到殿外传来清脆的鸟鸣。他走到殿门口,看见只青鸾落在檐角,嘴里衔着片梧桐叶——那是林晚意的信鸽。叶片上用朱砂写着三个字:“南疆安。”
楚风将梧桐叶夹进祖母的灵位,转身望向东方。新朝的第一缕阳光正刺破云层,照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万丈金光。他知道,祖母说的“等楚家的龙”,不是指他这个新帝,而是指一种正在苏醒的力量——那力量藏在将旗的纹路里,藏在龙戒的玉玺中,藏在每个等待黎明的灵魂深处。
灵柩旁的铜鹤香炉里,最后一缕檀香终于散尽。楚风抬手抚过灵位上的“楚”字,忽然明白沈星移自废双眼时说的那句话——命数从来不在星象里,而在每个选择前行的人脚下。
远处的观星台传来工匠们的号子声,新的石碑正在被立起。没有人知道,那块石碑的基座里,藏着片刻满南疆巫文的兽皮;更没有人知道,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石碑上时,噬魂渊底的某个角落,正有双金色的眼睛缓缓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