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
第七十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四) (第1/2页)萧琰带领士兵们赶到“一线天”峡谷时,只见峡谷口被李成栋的大军死死守住,李乘风和赵虎带领的残余士兵们被困在峡谷内,处境十分艰难。
峡谷内,“忠义军”的士兵们个个疲惫不堪,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李乘风手持长枪,奋力抵抗着朝廷士兵的进攻,脸上布满了汗水和血丝。赵虎则守护在李乘风身边,斩杀了一个又一个冲上来的朝廷士兵,身上的伤口不断流出血来。
萧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悲痛万分。他知道,若不尽快想办法突破敌人的包围,李乘风和赵虎他们迟早会被李成栋的大军消灭。
萧琰仔细观察了一下峡谷的地形,发现峡谷两侧的悬崖十分陡峭,但悬崖上长满了藤蔓和树木。他灵机一动,对身边的士兵们说:“兄弟们,我们可以从峡谷两侧的悬崖爬上去,绕到敌人的后方,发动突然袭击,打乱敌人的阵脚!”
士兵们纷纷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萧琰挑选了二十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让他们携带绳索和短刀,跟随自己一同爬上悬崖。
他们小心翼翼地爬上悬崖,悬崖上的岩石十分光滑,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峡谷。萧琰带头攀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绕到敌人的后方,救出李将军和赵虎他们。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艰难攀爬,萧琰终于带领士兵们爬上了悬崖顶部。他们沿着悬崖顶部,悄悄向敌人的后方移动。
此时,李成栋正站在峡谷口,得意洋洋地看着被困在峡谷内的“忠义军”士兵们。他以为,“忠义军”已经是囊中之物,很快就会被他消灭。
就在这时,萧琰带领士兵们从敌人的后方突然发起了袭击。他们手持短刀,冲向朝廷士兵,斩杀了一个又一个毫无防备的朝廷士兵。
朝廷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慌失措,纷纷四处逃窜。李成栋见状,心中大惊。他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从悬崖上爬下来,绕到他的后方发动袭击。
李乘风和赵虎在峡谷内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他们趁机带领残余的士兵们发起反击,向峡谷口冲去。
朝廷士兵们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很快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李成栋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军,带领残余的士兵们狼狈逃窜。
“忠义军”的士兵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他们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保住了性命。
萧琰走上前,对李乘风和赵虎说:“将军,赵兄,你们没事吧?”
李乘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多谢萧参军及时赶到,否则我们今日恐怕就要葬身于此了。只是,我们这次损失惨重,不仅士兵们伤亡过半,粮草和武器也损失殆尽,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萧琰沉默片刻,说道:“将军,虽然我们这次损失惨重,但我们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放弃我们的青云之志。如今,李成栋的大军虽然撤退了,但他们肯定还会回来的。我们必须尽快补充兵力和粮草,做好应对的准备。”
赵虎也点了点头:“萧兄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东山再起!”
李乘风看着萧琰和赵虎坚定的眼神,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点了点头:“好!我们就按照萧参军的建议,尽快补充兵力和粮草,准备迎接李成栋的下一次进攻!”
当晚,“忠义军”的残余士兵们在“一线天”峡谷内安营扎寨。萧琰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酒坛,倒了三碗酒,递给李乘风和赵虎。
“将军,赵兄,今日我们虽然侥幸逃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敬你们一碗,愿我们能早日实现青云之志,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萧琰举起酒碗,高声说道。
李乘风和赵虎也举起酒碗,与萧琰碰杯,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酒液入喉,带着一丝辛辣,却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斗志。萧琰望着峡谷外的星空,再次吟出一首诗:
“一线天中破重围,忠义将士志不摧。
哪怕前路多艰险,敢教日月换新辉。
青云之志永不忘,定让百姓笑开眉。”
诗句回荡在峡谷内,激励着每一个“忠义军”士兵的心。他们知道,虽然前路依旧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推翻腐败的朝廷,建立一个清明的新政权。
次日清晨,李乘风、萧琰和赵虎带领残余的士兵们离开了“一线天”峡谷,前往狼牙山深处的一个隐蔽山谷。那里曾是“忠义军”的一个秘密据点,储存着一些粮草和武器,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路上,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许多士兵因为连日的战斗和奔波,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些士兵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萧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若不尽快鼓舞士气,“忠义军”恐怕真的会就此解散。
这日,他们来到一个名为“清风岭”的地方。清风岭山势平缓,风景秀丽,山谷中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李乘风决定在这里暂时休整,让士兵们恢复体力。
萧琰独自一人来到小溪边,看着清澈的溪水,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望湖楼的酒肆,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一同饮酒作诗的朋友。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实现心中的青云之志,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朋友们再次相聚。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兄台,为何独自在此叹息?”
萧琰转身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白衣的中年男子站在不远处。男子面容俊朗,气质儒雅,手中拿着一把折扇,看起来像是一位读书人。
萧琰拱手道:“在下萧琰,乃‘忠义军’参军。只因我军近日遭遇惨败,士气低落,心中烦闷,故而在此叹息。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在下苏墨,乃一介布衣书生。久闻‘忠义军’为解救百姓而战,心生敬佩,今日能在此遇到萧兄,实属有缘。”
萧琰闻言,心中一动。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遇到一位知晓“忠义军”的书生。他连忙说道:“苏兄过奖了。我‘忠义军’虽有心解救百姓,却能力有限,近日更是遭遇惨败,处境艰难。”
苏墨叹了口气:“萧兄不必气馁。如今朝廷腐败,百姓困苦,‘忠义军’的义举早已深入人心。只是,仅凭‘忠义军’一己之力,想要推翻朝廷,确实困难重重。若能有更多的义士加入,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萧琰眼前一亮:“苏兄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廷势力庞大,许多义士都不敢轻易加入我们。不知苏兄可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招募更多的义士?”
苏墨笑道:“萧兄放心,在下在江湖上还有一些朋友,他们大多不满朝廷的腐败统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组织。若萧兄不嫌弃,在下愿意为‘忠义军’奔走,招募更多的义士加入。”
萧琰闻言,心中大喜。他连忙拱手道:“多谢苏兄相助!若能招募到更多的义士,我‘忠义军’定能早日实现青云之志,解救天下百姓!”
苏墨点了点头:“萧兄不必客气。解救百姓,乃是我辈读书人的责任。只是,招募义士需要一些时间,而且还需要一些钱财来筹备粮草和武器。不知‘忠义军’目前的粮草和武器储备如何?”
萧琰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军近日遭遇惨败,粮草和武器损失殆尽,目前只能依靠之前储存的一些粮草维持生计。”
苏墨沉吟片刻,说道:“萧兄放心,钱财的事情,在下自有办法。在下家中尚有一些积蓄,愿意全部捐给‘忠义军’,作为招募义士和筹备粮草武器的费用。”
萧琰闻言,心中感动不已。他没想到,苏墨竟然如此慷慨,愿意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忠义军”。他连忙说道:“苏兄,这可使不得!你的积蓄乃是你多年的心血,怎能让你全部捐出?”
苏墨笑道:“萧兄不必担心。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为解救百姓出一份力,乃是在下的荣幸。”
萧琰知道,苏墨心意已决,再多说也无益。他只得拱手道:“多谢苏兄!我代表‘忠义军’的全体将士,向你表示感谢。他日若能平定天下,我定当报答你的恩情!”
苏墨摆了摆手:“萧兄不必如此。只要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在下就心满意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