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伞破了,雨还在下
第149章 伞破了,雨还在下 (第2/2页)他抬头时,看见老李扛着锄头从院外过,锄头上还沾着新翻的泥,湿漉漉的,散发着泥土深处的气息。
老李冲他挤挤眼,指了指墙角的竹篓——里面是李婶今早送来的野山椒,还挂着露水,红得像血,辣得呛鼻。
中午食堂飘着酸豆角的香气,混着猪油炒葱的焦香,勾得人胃里翻腾。
肖锋端着饭盒坐在角落,眼睛却盯着第三张桌子。
小林正低头扒饭,筷子在碗里戳得飞快,衬衫前襟有块明显的湿痕——是李婶刚才“不小心”洒的汤,油星还在布料上缓缓扩散,温热的,带着肉汤的腥香。
“你们当官的啊,吃饭老低头,跟欠谁钱似的。”李婶擦着桌子嘟囔,粗手指在小林衬衫上按了按,留下一个湿漉漉的指印,“这汤渍得用热水泡,明儿我给你带块胰子。”
小林猛地抬头,耳朵尖通红,像烧透的炭。
他张了张嘴,又低头扒饭,这次没看手机,没夹离自己最远的红烧肉,连筷子都拿得规规矩矩,像在重新学习吃饭。
肖锋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写下:“眨眼频率增加30%,左手指甲轻敲桌面——观察者变参与者。”他想起三天前小林暗访时,筷子始终离碗沿半寸高,手机每隔五分钟亮一次,像在等待某种指令。
“肖书记,吃啊!”李婶端着汤盆过来,盆底沾着饭粒,汤面浮着几片酸白菜,酸香扑鼻,“这汤是新腌的酸白菜熬的,您妈最爱喝这个。”
肖锋喉咙发紧,像被什么堵住了。
他想起上周在医院,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别为我借钱”时,手背的针孔像排小**,冰凉的输液管贴在皮肤上,像一条不肯松口的蛇。
他夹了一筷子酸白菜,酸得眼眶发热——和母亲腌的一个味儿,那味道直冲脑门,像一把钝刀割开记忆。
下午三点,村部电脑前的小郑突然拍了下桌子:“爆了!”
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炸开,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走。
肖锋凑过去,屏幕上是个匿名帖文:《伞破了,雨还在下》。
配图里,王立新办公室门上的阳光指数评分卡格外刺眼,“待评”两个字被红框圈着,像被钉在耻辱柱上。
评论区刷得比暴雨还急:
“连乡干部都开始打分了?!”
“上次去派出所****,户籍警脸拉得跟长白山似的,我也想带张评分卡!”
“求评分卡模板!我要贴社区主任门上!”
小郑的手机开始震个不停,市纪委、省党报、甚至邻县的组织部都打来了电话。
他额角的汗滴在键盘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像微型喷泉。
“省纪委要来调研,说要总结‘基层倒逼上级’经验!”
肖锋盯着屏幕上“待评”两个字,想起昨夜月光下“阳光评议”木匾上的碎银,风一吹,字就晃,像在呼吸。
他摸出兜里的信纸,“教育专项补贴”的墨迹已经干了,像道结痂的伤。
“让老李讲。”他说,“让他带着夜话会的板凳去,就说这是庄稼人围着火塘唠出来的理儿。”
傍晚祠堂议事厅飘着松烟味,混着蜡笔的石蜡香。
老周坐在八仙桌前,蜡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这次不是电网图,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灯笼,照亮了整面墙的“阳光评议”木牌。
肖锋的手机震动,是医院发来的短信:“肖秀兰女士术后康复费已到账,备注:阳光评议基金首批捐款。”
他捏着手机,指节发白,屏幕的光映在他瞳孔里,像一簇不肯熄灭的火。
窗外的暮色漫进来,照见笔记本上刚写的字:“规则不该是少数人的护身符,也不该是英雄的勋章——它该是普通人也能握得住的刀。”
老周突然哼起《茉莉花》,跑调的嗓音像破了洞的竹笛,却固执地响着。
肖锋抬头,看见老周鬓角的白发在松烟里泛着金,和他亡妻遗照里的发色一模一样,暖得让人心疼。
“周叔。”他轻声喊。
老周没抬头,蜡笔在纸上顿了顿:“明儿我去镇里买新蜡笔,给小琳画个带星星的灯笼。”
祠堂外的青藤在晚风里晃,“阳光评议”四个字被吹得忽明忽暗,像在眨眼。
肖锋摸出兜里的匿名举报信——是昨夜小琳塞的,封口处沾着蜡笔屑,蓝绿色的,像苔痕。
他翻开第一页,最上面一行字被月光照得发亮:“青藤会另有三笔账,在县农行地下金库……”
夜越来越深,祠堂的木门吱呀作响,像在梦呓。
肖锋合上举报信,听见远处传来班车的鸣笛——是王立新从市里回来了。
他望着窗外渐起的月光,把举报信塞进笔记本最里层,那里夹着母亲的诊断书,边角已经被他翻得卷了边。
明天清晨六点,他想,该去祠堂旧址看看了。
那里的青石板下,埋着村民昨夜偷偷埋下的“阳光评议”木牌——每块木牌上,都刻着一个普通村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