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今生不负
第19章、今生不负 (第1/2页)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方才那诡谲的长衫书生能准确说出侍卫人数、只丁岁安一人刚入成罡境等关键信息。
显然是有内部情报。
若非丁岁安提前做了有备无患的准备,今晚金台寺就是他们的丧身之地。
几乎不用分析,极高概率是吴氏所为。
这老太太就像一条潜伏在脚边的毒蛇,披着层善良慈悲的伪装,危险不说,偏偏轻易动不得她。
任由她发挥下去,不定什么时候就着了她的道。
干脆趁着今夜混乱,一不做二不休,才是最优解。
林寒酥能在极短时间内也做出同样判断,和丁岁安的三观还挺契合。
外间一阵吵嚷,似乎是王喜龟他们捉了活口回返。
“你们没受伤吧?”见林寒酥一身血水,丁岁安低声问道。
“没......没有。”
头一回干这种事,林寒酥心神激荡,显得有点呆。
丁岁安又嘱咐道:“王妃和两位婶婶对一下说辞,明日若有人盘问,一定要说法一致。若问的太细致,便说当时吓傻了,已记不清细节。”
许、张两位嫲嫲连连点头,林寒酥那双凤目则片刻不离的盯着丁岁安。
“那便这样,我出去看看。”
丁岁安转身,还没拉开房门,木怔怔的林寒酥忽低声唤道:“小郎~”
“嗯?”
“今生~”林寒酥朝丁岁安灿然一笑,“小郎,今生必不相负!”
莹白如雪的脸蛋上遍布星点血迹,笑容恍如熟透蜜桃的红尖尖。
甜美多汁。
.......
隔壁院子,阮国藩用那只刚刚杀过人的手递来一块鹿肉。
“我不饿。”
丁岁安盯着对方的蒜头鼻看了半天,摇头拒绝。
今晚对方扮作行商‘恰好’借宿,自然是丁岁安提前联系的结果。
即便如此,他依然满肚子疑惑,却先从阮国藩的容貌开启了问题,“世叔,谁给你改的容貌?一点化妆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阮国藩将手中鹿肉送入口中,“不过是影司障人眼目的小技罢了,日后教你。”
丁岁安今晚所受震撼可不小。
十几年来,他的生活半径不超过以天中城赤佬巷为圆心五十里,来兰阳府前,出城的次数都不多。
年幼夏夜纳凉时,邻里叔伯们倒是经常讲起过礼释道三教各种玄之又玄的神通,但讲的人也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传来传去不免失真,听众也都当做了狐怪话本来听。
今晚亲眼目睹了山羊胡掌心聚雷、长衫书生一言摄魂,不免产生一种‘活了十几年,对这方世界却只了解丁点皮毛’的渺小感。
丁岁安试探道:“那名续着颏须的同僚是道门中人?”
打听影司同僚底细稍犯忌讳,阮国藩抬起眼皮看了丁岁安一眼,没训斥也没回答,反问道:“你可知方才那长衫书生是谁?”
丁岁安摇头,“不知。”
阮国藩拿了条手帕慢条斯理擦拭了手上油渍,从怀中掏出一张‘缉拿影图’。
缉拿影图类似通缉令,以工笔作人像,下方有字,交待其人来历。
‘探花李,江北流匪。
正统四十四年秋,劫杀商旅七人......正统四十五年春.......’
丁岁安没将对方累累罪行看完,他关心的也不是这些,“世叔,他那些诡谲手段......”
“国教神通,怎可用‘诡谲’二字形容?”
“国教?他是礼教之人?”
礼教在大吴民间威望很高、存在感很强,各地一旦出现灾荒,必有礼教施粥;每遇疫病,必有礼教施药。
再者,朝廷典礼祭祀皆由礼教主持,有了官方背书,礼教在万民心中不但是济世救民的化身,还被赋予了特殊神性。
阮国藩点点头,随后却又摇了摇头,“国教信众遍布大吴,探花李窃得国教一二神通,却未必是国教修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