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2025之抗日科技奇兵 > 第34章 风波暗涌,手艺传心破迷障

第34章 风波暗涌,手艺传心破迷障

第34章 风波暗涌,手艺传心破迷障 (第1/2页)

“兰心手作”全球工艺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外,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正倾盆而下。雨水顺着幕墙蜿蜒流淌,将展区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品映照得影影绰绰,仿佛隔着一层朦胧的水雾。陈雪站在数字展示区的控制台前,眉头紧锁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刚刚接到的预警显示,有黑客试图入侵博物馆的非遗数字档案库。
  
  “已经启动防火墙,但对方的技术很棘手。”技术主管小王的额头上渗着冷汗,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的代码像瀑布般滚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那些未公开的非遗技艺核心数据来的。”
  
  张桂兰端着两杯热茶走过来,将其中一杯递给陈雪:“别慌,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这些手艺能传几百年,靠的从来不是藏着掖着,是一代代人手心的温度。”她的目光落在非洲展区那尊木雕面具上,雨水恰好流过面具的眼睛,仿佛让它瞬间有了神采。
  
  一份可疑的合作提案
  
  三天前,博物馆收到了一份来自跨国文化公司的合作提案。对方自称“致力于全球文化数字化保护”,提出要全额资助“兰心手作”的非遗数字档案建设,但条件是获得所有技艺数据的独家使用权。提案里附的样品演示极其精美——用3D打印复刻的宋代青瓷,连釉面上的冰裂纹都与真品分毫不差。
  
  “这家公司的背景很可疑。”陈雪翻看着调查报告,指尖划过“曾涉及多起文化遗产侵权诉讼”的字样,“他们去年还试图收购秘鲁的传统纺织配方,被当地部落联合抵制了。”
  
  学术研究中心的会议室里,专家们正为此争论不休。来自法国的蕾丝工艺学者安妮指着提案里的条款:“‘独家使用权’意味着我们自己都不能随意使用这些数据,这哪里是保护,分明是垄断!”中国剪纸非遗传承人林巧则忧心忡忡:“很多老手艺的诀窍都在‘手感’里,比如剪纸的力道、刺绣的松紧,这些数据怎么量化?万一被他们曲解了,反而会误导后人。”
  
  正说着,陈雪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在非洲考察的工艺研究员阿莫斯打来的。电话那头的背景音很嘈杂,夹杂着雨声和当地人的呼喊:“陈雪,小心那家公司!他们派人来非洲部落偷拍木雕技法,还想用劣质染料冒充传统配方,被我们发现后就跑了!”
  
  挂了电话,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张桂兰拿起那份华丽的提案,突然“嗤”地笑了:“真以为手艺的精髓是数据?他们不懂,那些藏在老匠人心里的故事、手里的分寸,才是真正传家宝。”她把提案推到桌中央,“通知他们,合作免谈,但欢迎他们以普通参观者的身份来博物馆学习——前提是尊重每一件手作的尊严。”
  
  工坊里的“不速之客”
  
  拒绝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博物馆里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先是欧洲展区的蕾丝样品被人偷偷换了仿制品,幸好法国蕾丝工匠苏菲发现及时,才没造成损失;接着是互动体验区的陶艺原料里被混入了沙砾,导致几位体验者的作品烧制时开裂。
  
  “肯定是那家公司搞的鬼。”小李气鼓鼓地把开裂的陶碗摆在桌上,碗底的裂纹像一张狰狞的网,“他们得不到数据,就想破坏我们的声誉!”
  
  陈雪却注意到另一个细节:这些“意外”都发生在游客最多的区域,而且每次都有人在旁边“恰好”拍到视频,剪辑后发在网上,标题都带着“兰心手作名不副实”“传统工艺不过如此”之类的字眼。
  
  “他们是想制造舆论,逼我们妥协。”张桂兰看着那些恶意评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但手艺好不好,不是靠嘴说的,得靠眼睛看,靠手摸。”她突然起身,“走,去工坊看看。”
  
  传统工艺工坊里,各国手艺人正在忙碌。中国苏绣大师顾文霞正带着徒弟绣一幅《百鸟朝凤》,银针在丝绸上翻飞,引得围观游客啧啧称奇;秘鲁编织大师玛塔则在教几个孩子编结“生命之绳”,彩色的羊毛线在孩子们手里渐渐变成展翅的飞鸟。
  
  角落里,一个穿着西装、背着昂贵相机的男人正对着顾文霞的绣绷偷拍,镜头恨不得贴到丝绸上。陈雪走过去时,他慌忙收起相机,嘴里嘟囔着“拍着玩”。顾文霞却像没看见似的,继续手里的活计,只是绣针起落的速度更快了。
  
  “这位先生,展区内禁止近距离拍摄工艺制作过程。”陈雪亮出工作证,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如果您对苏绣感兴趣,我们每周四有公开体验课,顾大师会亲自教基础针法。”
  
  男人的脸涨得通红,在周围游客的注视下灰溜溜地走了。顾文霞这时才抬起头,对陈雪笑了笑:“真正的手艺不怕看,但怕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就像这刺绣,针法可以学,但对花鸟的理解、对丝线的感情,偷不走。”她说着,用银针在凤凰的尾羽处轻轻一点,那根金线瞬间仿佛有了生命,在光线下流转生辉。
  
  一场跨越屏幕的守护
  
  恶意视频在网上发酵的第三天,博物馆的官方账号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私信。发信人是个名叫“阿木”的初中生,他说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直播“快速仿制非遗手作”,用机器批量生产的木雕冒充非洲部落的手工制品,还说“传统工艺效率太低,早该被淘汰”。
  
  “这些机器做的东西冷冰冰的,没有灵魂。”阿木在私信里写道,“我爷爷是木匠,他说每块木头都有脾气,得顺着它的纹路来,那些人根本不懂!”他还附上了自己用爷爷教的方法雕刻的小木兔,兔子的耳朵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憨态可掬的灵气。
  
  这条私信像一束光,照亮了陈雪的思路。她立刻召集团队:“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守,要主动出击——用真实的手艺故事对抗那些谎言。”
  
  当天下午,博物馆开启了“匠心直播间”,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手艺人真实的工作场景。镜头里,顾文霞大师展示苏绣的“虚实针”,讲解如何用不同角度的针法表现花瓣的层次;非洲木雕艺人卡鲁则一边雕刻一边讲述图腾背后的部落传说,“这道纹路代表河流,那道代表祖先的守护,不是随便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