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赵珩送花
第25章 赵珩送花 (第2/2页)张薇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把蜀葵放在柜窗台上,让阳光能照到。
“别这么说,换了谁看见有人落水,都会伸手帮一把的。”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叮嘱道。“对了,你回去还是多喝些姜汤,驱驱寒,免得留下病根。”
“嗯,我记住了!”书童用力点头,知道张薇还要忙,便拱手道。“张姑娘,那我先走了。”
“嗯,路上小心。”张薇挥了挥手,转头看向窗台上的蜀葵。
阳光落在花瓣上,把红色的花瓣照得透亮,露珠在花蕊间滚动,像撒了把碎钻。
她伸手又碰了碰花瓣,“这位公子,倒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风吹过来,带着蜀葵的甜香,还带着巷口早点摊子的油条香气。
“哟,薇丫头,还有人送花啊?”
张薇抬头一看,是隔壁裁缝铺的李裁缝。
他穿着件半旧的蓝布褂子,啃着根油条,油星子顺着嘴角往下滴。另一只手还揣在裤兜里,晃晃悠悠地走到肉案前。
“叔,今儿要点啥?”
“给叔来半斤排骨,要肋条那块的,炖萝卜正好。”
“好嘞。”张薇赶紧把布巾往腰间一搭,从案下抽出斩骨刀。
案上的排骨刚从井里捞出来,还带着点凉气。她伸手按住排骨,啪啪几下,就把排骨斩成均匀的小节。
“叔,你看,这骨缝里的嫩肉还带着粉,很新鲜的。”
李裁缝凑到案边,眼睛盯着秤杆,小声嘀咕。“重量称好了啊,可别少称。你叔我买东西最实在,也最忌讳这个。别像东街那卖鱼的阿花,上次我买二斤鲫鱼,回家一称,足足少了二两!”
张薇正把排骨往秤盘里放,闻言愣了愣,笑着说。“叔,阿花姐家的称很足啊,我前几日还去买过鱼,回家称了分量,一点都没少。她那人实诚,哪会干少称的事?”
“你是不知道!”李裁缝把油条咬得嘎吱响,眼睛眯成一条缝,压低声音。“她那是看菜下碟!像你们这种开店的商户去买,她就规规矩矩给足称,怕你们传她名声。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去,她就偷偷把秤砣往轻了调,少称坑人!
我上次跟王屠户说,他还说我多心,你说气人不气人?”
他话音刚落,张婶便端着一簸箕猪大肠从里面出来,大肠刚用盐搓洗过,还带着点湿水汽。
听见李裁缝的话,张婶把簸箕往案边一放,没好气地说。
“李裁缝,你又在这儿嚼舌根啊?”
“啥叫嚼舌根?”
“人家阿花在这条街卖了五年的鱼,向来童叟无欺,什么时候少过称?”
“就少了足足二两!我瞎说,就天打五雷轰!”
“你买的是活鱼吧?活鱼去了鳞、剖了内脏,本来就会轻几两,咋到你这儿就成了人家少你称了?
上次我去买鱼,亲眼看见她给一个老太太称鱼,还特意多放了条小的,说给孩子熬汤喝,人家能是坑人的人?”
“我说的是事实!”李裁缝被怼得脸上有些挂不住,狠狠咬了口油条。“我回家用我家的秤称了,就是少了二两!
那阿花家就是少我称了,难不成还是我瞎编的?”
张婶懒得跟他争,翻了个白眼,把簸箕里的猪大肠拎出来,挂在案边的铁钩子上。
回头看了眼秤盘里的排骨,又叮嘱起来。
“薇丫头,再称一次,仔细点,别弄错了分量。
这李裁缝嘴碎,要是真差了一星半点,回头整条街都得说我家少称,坏了咱们的名声。”
“你这是啥意思?”李裁缝一听就炸了,把手里的半截油条啪地丢在地上。“说我造谣是吧!”
“没有没有,叔,你别生气。”
“合着我买东西少了称,还成我的不是了?行!吃了你家这顿排骨,以后俺就去魏记铺子买猪肉!
人家魏记老板可比你们会做人,从不跟顾客顶嘴!”
“爱上哪儿去上哪儿去。”张婶半点不示弱,端起空簸箕,转身就往屋里走,背影都透着利落。“我们家做生意凭的是良心,不少称、不掺假,你愿意去别家,没人拦着你。”
屋里的脚步声渐渐远了,张薇站在肉案边,手里还握着斩骨刀,脸上满是尴尬。
她看看气鼓鼓的李裁缝,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裁缝是老街坊,平时也常来照顾生意,可娘的性子就是这样,眼里容不得沙子,见不得人冤枉好人。
李裁缝喘了口气,瞥见张薇为难的模样,语气又软了些,伸手去接张薇递过来的排骨。“薇丫头,你娘真是的,我好心好意照顾你家生意,她还对我呛声。要不是看你做事利索,称也足,今儿这排骨我准不要!”
张薇连忙顺着他的话茬,从案上又拿起一根刚斩好的排骨,递过去。“叔,您别气了,我娘就是这脾气,说话直,没别的意思。
来,我再送您半根,就当给您赔不是了。”
李裁缝看着那半根额外的排骨,脸上的怒气渐渐消了,嘴角也勾了起来。
“这还差不多,还是薇丫头会做人,懂规矩。行,那叔就不跟你娘计较了。”
张薇笑着点头,看着李裁缝走远,才松了口气。“没想到这大男人,也这么爱嚼舌根。”
回头看向窗台上的蜀葵,花瓣被风吹得轻轻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