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陈老师的出世入世观
第二十九章 陈老师的出世入世观 (第1/2页)车子很快,到了陈家屯村支部书记陈立成家,因原副乡长何路交代过,所以陈书记早早地烧开水备好茶等着了。
陈立成说,陈志坚是他堂叔,也就是说,陈志坚的爷爷与陈立成的老爷爷是一个人,关系不远。陈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要来,从吃完早饭就在家等着,老不见你们来,就说先去田里干点活。我这就去田里喊他回来。
王旭说,我们一起去吧。于是让陈立成上车。
田间的生产路还没有硬化,平时是尘土飞扬的,好在刚稍稍下了一场小雨,尘土起不来,却又开始粘轮胎。司机小柳心疼车,撅着嘴不愿再往前走了。陈立成说,再有不远就到了,不如我们下车走过去吧。
陈立成与王旭并肩而行,边走边聊,陈立成说:“我这个叔叔是文革前的高中生,没有考上大学,就在你们飞龙乡中学任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待遇很低,但也还能抵点工分维持生计。分田到户之后,叔和婶子加上两个孩子一共分了十几亩责任田,两个孩子要上学,叔要教书,只有等放学后赶回家再下地劳动,从我们村到你们乡中学要十几里路,那时交通不便,每天来回奔波,非常辛苦。家里十几亩地的农活基本全都压在我婶子身上,可是婶子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堂叔,因为她知道叔热爱她的教学事业,从没让他因农活耽误过一堂课,叔叔也因此获得了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多项荣誉。好人自有好报,1990年左右,国家对民办教师落实民转非政策,堂叔一下子转成了人人羡慕的公办教师。乡里每年开教育工作大会,乡领导都要把叔叔的典型事迹搬出来,表扬他这种对教育事业热爱、对自己岗位坚守的执着精神,和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王旭问:“陈老师的退休金应该也不低了,不干农活也够两个人生活了。”
“领导您说得对。但堂叔说两个人干了一辈子农活,现在却停不下来。说什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再说,自己多干点,多点收入,就能给社会多做点贡献,给俩儿子多减轻点负担。”陈立成说。
这时已经走到一片玉米地前。陈立成在地头喊了两三声,不一会儿,一个全身黝黑干瘦的老头满头大汗地从玉米地里钻出来,腋窝下还夹着一大把青草。
虽然时间已过去20年了,但恩师的样子还是认得的,王旭忙接过老师手中的青草:“老师,您要保重身体啊!这么大热天还要下地劳动,中暑了咋办?”
陈志坚上下仔细打量了王旭一番:“王旭呀,你变化也不大。当年我就说,凭你的学习成绩和优良品质,今后一定有出息!看来我没猜错!”
王旭让陈老师上车,他却不肯,提议边走边聊。“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种坚持,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不能一时遇到点困难,就耐不住性子,甚至放弃自己的目标。”
陈老师接着说:“不怕学生笑话,我儿子陈志民曾经是龙虎乡中学的公办教师,前几年,嫌乡里拖欠工资,就带头到乡里去闹,到县委上访。后来耐不住性子,就辞职去了南方民办中学当老师。这两年,乡中学的困难日子过去了,又想回来,可是天下哪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道理,这不,现在还在外面漂着。所以说,人不能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的欲望越多,就越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