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七村重担,西行寻丹
第六十九章 七村重担,西行寻丹 (第1/2页)这破官帽子又来了,还管七个村?
这得应付多少官面上的破事?
况且那几个村子遭了匪灾,百姓的存粮怕是被抢得七七八八了。
几千张等着吃饭的嘴,他本能地就想推拒。
然而,就在这烦闷念头升起的瞬间,另一个更实际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七村之地,人口,田地,名义!
有了这个乡长的名头,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七个村的人口、土地都捏在陈家手里。
开垦灵田、招揽人手、壮大基业……
这可比窝在渔阳村一隅强太多了。
麻烦不少,但好处……也大。
陈守耕脸上的烦闷迅速被一种深沉的算计取代。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上前几步。
伸出沾着泥巴的粗糙大手,从皂隶手里接过了那沉甸甸的铜印和文书,掂量了一下,声音不高不低。
“知道了,这担子……我陈守耕接了。”
孙典吏对陈守耕这近乎无礼的接印方式略感不快。
但想到陈家的仙师,也不便发作,只是语气更淡地补充道:“陈乡长既已接印,当知职责。”
“七村遭此大劫,百废待兴,赋税、徭役、安抚、重建,皆是尔份内之事。”
“尤其是今岁秋税,七村并计,乃是定数,务需早做筹措,不得延误。”
秋税二字,如同重锤,瞬间让陈守耕回到冰冷的现实。
“嗯,下官晓得了。”
陈守耕闷声应了一句,眉头又锁紧了。
这今年的秋税,确实是个大坑。
周奎连忙上前打圆场,谄笑着拱手。
“恭喜陈乡长,贺喜陈乡长,日后定当全力配合您老。
孙典吏不再多言,拨转马头,带着皂隶径自离去。
周奎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赶紧跟上。
当夜,陈家堂屋,灯火昏黄。
油灯的火苗跳跃不定,映照着陈守耕紧锁的眉头。
“乡长……”
他掂了掂那枚沉重的铜印,又重重放下。
脸上只剩下愁烦:“这名头听着唬人,麻烦事却堆成了山,光是那七个村的秋税,就能把人活活压死。”
他烦躁地搓了把脸,继续道。
“咱家的灵谷收成是不小,可敢露多少白?”
“交上去,只会招来更大的麻烦,若是寻常粮食,就是把地皮刮烂了,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陈星河看着父亲鬓角新添的忧色,沉声开口:“爹,担子是重,可这也是我陈家壮大的机会,七村在手,荒地无数,人口众多。”
“只要能熬过今年秋税这道坎,明年便是我们说了算,开垦出的田地,就是根基!”
他话锋一转,语气略显凝重:“但眼下,我和青崖都突破到了练气五层,九品灵根带来的限制愈发明显。”
“若无外力丹药相助,练气五层之后,寸进都难如登天,渔阳村这点灵气和资源,根本养不起我们兄弟破境所需。”
“二哥说得对!”
陈青崖接口,掂了掂手中山岳印:“光靠这点灵气,苦修一年也顶不上人家一颗丹药,咱得出去找路子。”
陈星河点头:“黑礁岛的资源已到顶了,我上次问过吴明,向西南四百里,有一座大坊市,散修云集,甚至有筑基修士坐镇,资源远非黑礁岛可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