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谁怕谁?【求月票】
第一百九十八章 谁怕谁?【求月票】 (第1/2页)“我就要这种自生火铳!”
激动之余,鄢懋卿当即自顾自的拍板决定,
“如今火铳场里应该有一些已经现成的铳管吧,你们尽快做几支自生火铳的样品出来,试射之后便投入制造!”
“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在火铳的前端下方加装一把军刺,同样使用精铁打制。”
“这军刺刺身要制成棱型的三面樋结构,长度要在八寸左右,长出铳管五寸,平时用鞘套住,战时出鞘即可迎战。”
说着话的同时。
鄢懋卿已经捡起一块石子,蹲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后世三棱军刺的横截面图案。
这年头的合金技术远远无法达到后世水平,因此冷兵器的强度和韧性自然也无法与后世相比。
所以鄢懋卿选择了本身结构就可以提供不少强度和稳定性,哪怕仅用高碳钢也可以轻易穿透铁甲的三棱军刺,并且还在这个基础上缩短了长度,使其更加结实耐用。
据他所知,后世出现过的三棱军刺大概在四十公分左右。
而他要求的八寸也就不到三十公分,若也是用制造火铳的精铁打造的话,就算依旧比不了后世军刺的强度和韧性,应该也能满足如今的使用情况。
如果非要说三棱军刺有什么缺点的话。
也就是这种军刺功能单一,除了刺杀之外,缺乏砍、锯、剪等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后世军队的野战需求。
不过谁也不能否定的是,在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刺刀都是军队中大规模列装的明星刺刀,是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新天朝也是一直到几十年前才逐渐淘汰……
至于为何不将三棱军刺设计成可拆卸组装的形式,这点鄢懋卿也细细想过。
如果是可拆卸组装的形式,便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以此来保证刺刀与火铳连接的稳定性,这无疑会增加制造的工艺难度。
并且众所周知,部件越多的器械,使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也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据鄢懋卿所知,后世刺刀出现之初,便都是直接固定在火铳上的,为的就是避开这些问题。
“这……”
刘大福等工匠望着精神莫名亢奋的鄢懋卿,却都面面相觑,脸上浮现出为难之色,
“老爷,俺们虽不知老爷是何官职,但俺们这火器场终归是受兵仗局直辖,恐怕……”
言外之意,就是这件事还得兵仗局掌印冯公公说了算,哪怕鄢懋卿官职再高,只怕也很难干涉兵仗局。
毕竟冯公公可是皇上的内官。
如果没有皇上的旨意,哪怕是内阁首辅来了恐怕也不能对冯公公颐指气使。
他们这些个工匠就算不敢得罪鄢懋卿,也绝对不愿得罪冯公公,正如民间的那句话,叫做“县官不如现管”嘛。
另外。
有些实话也是他们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他们就算再傻也早已明白,他们搞出来的“自生鸟铳”明明比火绳枪结构更简单,装填更容易,操作更便捷,就连燧石也比需要使用特殊工艺浸泡晾干的火绳成本更低。
却被兵仗局一口否定,严令禁止制造,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现实原因。
上面这些内官改进鸟铳的本事没有,但借制造火铳捞钱的本事却有,而且很大。
别的暂且不提,光是火绳枪使用的“火绳”一项,其中就涉及了外人无法看见的巨大利益。
这玩意儿不仅是使用量巨大的消耗品。
而且还具有可以被虫吃鼠咬、储存期短、受潮损坏等等不可名状的“优点”。
上面的那些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具有这些“优点”的东西。
燧石可没有这些个妙不可言的“优点”,又怎会轻易被上面的人采用,那些人可不傻,他们的脑子活泛着呢!
“诸位大可放心,上面的事交给我来解决,你们只管听命行事便是。”
鄢懋卿毫不担忧的笑道,
“另外,为了尽快制造出足数的‘自生鸟铳’,我会将一批现成的番鸟铳送来,你们先在这批现成的番鸟铳上进行改造即可。”
“至于你们……你们发明‘自生鸟铳’,便皆是我大明的功臣,皆是我大明的柱石。”
“我定当向皇上为你们请功,请求皇上赐下封赏。”
他知道以大明如今的制造工艺,制造鸟铳的过程中最耗时耗神的便是铳管。
此事在《大明会典》和《天工开物》中均有记载。
这时候制造铳管时,是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