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第一卷 第2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第1/2页)八股文的起承转合、平仄对仗,他了然于胸,那是后世无数论文反复拆解过的精要。
引经据典、辨析微言大义?那更是穿越前日夜啃噬《四书章句集注》——这部科举标准答案汇编刻印在他灵魂里的本能。
他甚至临摹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笔尖流淌着千年前的文气。
他洞悉朱熹“格物致知”的严谨求实,也能侃侃而谈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顿悟心学。
《九章算术》的难题?前世刷过的数学史卷让他面对基础计算游刃有余。
历代状元殿试策论精析集锦,早已将“如何征服考官”的套路刻入骨髓。
《天工开物》的奇巧淫技、《本草纲目》的草木枯荣、《徐霞客游记》的山川地理、《孙子兵法》的运筹帷幄……乃至《厚黑学》的世故洞明、《盐铁论》的治国争议、《潜夫论》的民间疾苦!
这些都是他前世求知若渴的积累,此刻,尽数化作他在这陌生时空昂首挺胸的底气!
从某种角度看,这穿越,不啻于一场馈赠!
前世他只是个肚子里有些墨水的学问虫。而今生,他便是行走的“天理”化身!降维打击的外挂本尊!
“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萧宁再次睁开眼,踏出泥淖的路径便在脚下清晰地铺就,直通青云!
他是个摔打出来的人。前世茕茕孑立,孤儿院长大的天崩开局,硬是靠一股狠劲,摸爬滚打到博士塔尖。眼前这破落户的惨淡,虽让他一时沮丧,却也绝不足以折断他的脊梁。
至少,这一世,他有家了。那吵闹、压抑却也真实的“亲情”,是他前世未曾品尝过的暖意。
暂时的穷困?
不足为惧!
萧宁紧了紧握着笤帚的小手,眼神锐利如刀锋刮过萧家剥蚀的门庭。
他要在脚下这片陌生的王朝土地,混出个顶天立地的人样来!
纵使现在身如微尘,他亦心向青云!
“开饭咯——”
大伯母王氏在逼仄的庖厨里扯着嗓子一喊,萧家的忙碌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堂屋那张用了不知多少年、桌腿都用麻绳绑着的旧桌子旁,一家人规规矩矩坐下,眼巴巴看着厨房的方向。
碗里,是喇嗓子的粗粮菜窝头。
盆里,是能数清米粒的清汤寡水面汤。
还有一盘热了好几遍、隐隐透着馊味的炒荠菜,和一盆水煮凉拌的马兰头。
唯独桌子正中央,端端正正摆着一大块色泽红亮、油光肥腻的烟熏腊肉!浓郁的肉香霸道地刺破寒酸的气息,顽强地钻进每个人的鼻腔里,勾动着喉咙深处的渴望。
萧宁瞥了一眼那块肉,默然。这是家里的“首席演员”。
果然,祖母老余氏浑浊的目光落在腊肉上,闪过一丝追忆,声音都缥缈起来:“想当年……你们祖父、曾祖父还在的时候,咱们家顿顿鱼肉不断,那日子,啧……”
大伯萧伯度立刻接话,态度恭谨:“娘说得是!儿和二弟定当用功,早日金榜题名,叫娘日日锦衣玉食,穿金戴银,享清福!”
大伯母王氏紧随其后:“娘操持这个家最是妥当,咱们虽清贫些,却是细水长流,踏实!村里多少人家羡慕不来呢!这肉啊,看着腻人,不吃也罢。”她咽了口唾沫。
萧宁爹萧仲远不甘落后:“儿子幼时跟着祖父、父亲,山珍海味吃多了,伤了脾胃,如今就爱口清淡的!”语气斩钉截铁。
周氏扶着隆起的肚子,轻蹙眉头配合:“儿媳近来孕吐得厉害,一闻见油腥就想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