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背影的斜率
第四章 背影的斜率 (第1/2页)开学两个月了,日子像被秋风吹动的书页,哗啦啦地翻得飞快。叶宁熙逐渐习惯了高中的节奏,却也更加清晰地丈量出自己与周围、尤其是与沈时宴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
数学课依旧是她的头号噩梦。下午的阳光变得温和了些,透过窗棂,在摊开的课本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块。老师正在讲解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声音平稳,逻辑严密。可那些抽象的符号和定义,在叶宁熙听来,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难以捕捉。
她的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漂移。
漂向窗外那片被秋风染上些许微黄的香樟树叶,漂向讲台上方缓慢移动的时钟指针,最终,总是无可避免地,牢牢定格在左前方那个挺拔而松弛的背影上。
沈时宴。
他听课的样子很专注,却又透着一股举重若轻的从容。背脊挺直,但不像她那样紧张得僵硬,而是以一种自然舒适的姿态微微前倾。一只手搭在桌上,指间夹着那支熟悉的小熊笔——他好像真的用顺手了,再没换过——偶尔无意识地转动两下,笔杆在他修长的手指间划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却从不掉下。
他的校服外套通常随意地搭在椅背上,只穿着那件简单的白色棉T恤。肩胛骨的线条随着他记笔记或翻书的动作微微起伏,像安静栖息下的蝶翼。
叶宁熙发现自己开始了一项无人知晓的、漫长而徒劳的测算。她计算着从他后脑勺的发旋到自己课桌边缘的距离。计算着阳光落在他发梢与落在自己笔尖的角度差。计算着老师提问时,他微微侧头思考时,脖颈与肩膀构成的那个利落又好看的斜率。
这一切的计算毫无意义,她却乐此不疲。仿佛通过这种无声的注视和臆想中的丈量,就能在那道巨大的鸿沟上,搭建起一座微不足道、却只属于她一人的隐形桥梁。
老师的提问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断了她的凝望。“那么,对于这个映射关系,谁能来说说它是否构成函数?”教室里出现片刻的寂静。叶宁熙慌忙低下头,死死盯着课本上的例题,心脏因为害怕被点名而紧张地缩紧。她根本没听清问题。
“沈时宴,你来说说看。”老师点了名。叶宁熙倏地抬起头。只见那个背影轻松地动了一下,他站起身,声音清朗而笃定:“构成。因为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很好,请坐。”老师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赞赏。
他坐下了,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仿佛只是喝了一口水那么简单。叶宁熙甚至能想象出他脸上那种惯常的、略带轻松的表情。她悄悄松了一口气,为他没有被难住,也为自己的“侥幸逃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深的、难以言说的渺小感。
看,他就是那样的人。理所当然地活在光的焦点下,轻而易举地掌握那些让她头疼不已的规则。而她,只是角落里一个连问题都没听清的、默默无闻的仰望者。
下课铃响,数学老师布置完作业离开。教室里瞬间活络起来,桌椅挪动的声音、喧哗笑闹声汇成一片。叶宁熙还对着那道关于集合的练习题发愣,试图理解沈时宴刚才那句简洁答案背后的逻辑。
“喂,时宴,打球去啊!”后排的男生勾着篮球,大声喊道。“来了!”沈时宴应了一声,利落地合上书本,把笔往桌上一丢,站起身就往后门走。他的动作总是带着一种干脆利落的劲儿,毫不拖泥带水。
叶宁熙下意识地抬头,目光追随着他的背影。他和几个男生嬉笑着挤出门,身影很快消失在走廊喧闹的人流里。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他站起来时带起的一点点、混合着阳光和洗衣液的干净味道。
她垂下眼,看着被他随手丢在桌上的那支小熊笔。笔杆因为经常使用,边缘的印花已经有些模糊了。它那么安静地躺在那儿,像一个被主人暂时遗忘的、却依旧带着主人印记的宝物。
一种强烈的冲动攫住了她。鬼使神差地,她伸出手,指尖极其缓慢地、颤抖地靠近那支笔。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冰凉的笔杆时,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女生的声音:“叶宁熙,一起去小卖部吗?”是坐在她前排,性格开朗的女生林薇。
叶宁熙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心脏狂跳,仿佛做贼被抓了现行,脸颊迅速烧了起来。“啊?…哦,好,好啊。”她慌乱地应着,几乎是手忙脚乱地收拾了一下桌面,站起身,跟着林薇往外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