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旧账寒踪
第一百九十章 旧账寒踪 (第2/2页)念北接过信,信纸是粗糙的羊皮纸,上面画着歪扭的罗刹文,还有几处用炭笔画的标记——一处是黑石城的轮廓,一处是个不规则的圆圈,旁边写着“寒水潭”三个字,最下面画着几辆大车,箭头指向新都的方向,旁边注着“雪落前三日”。
“寒水潭……”黄玉卿凑过来看,指尖触到羊皮纸的凉意,忽然想起萧劲衍当年说的话,“劲衍当年去黑石城附近,说那地方有个深潭,潭水冰得能冻裂石头,想来就是这个寒水潭。他们要在雪落前三日把东西运出来,怕是想趁着大雪封路,掩人耳目。”
念北的手指捏紧了羊皮纸,指节泛白:“他们要运去新都?是想在城里下毒?”
黄玉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本线装的旧笔记,封面上写着“冰蚕毒解”四个字,是当年她熬解药时记的。“这是当年我整理的笔记,里面记了冰蚕毒的特性,还有苏墨常用的炼毒法子。”她把笔记递给念北,指尖在封面上停了停,“你把这个带给明轩,让他照着笔记里的法子,在黑石城附近设下陷阱——冰蚕毒怕火,用硫磺和硝石混在一起,遇热会爆,能挡住他们的大车。”
念北接过笔记,纸页上还留着黄玉卿当年的指印,淡淡的药香从纸缝里透出来。她忽然想起十八岁那年,黄玉卿把空间传给她时,也是这样把一个锦盒递到她手里,说“这是守护的责任”。如今这笔记,何尝不是另一种守护?
“娘,您放心,我明天一早就去漠北找明轩哥。”念北把笔记和密信小心收好,“实业的事我已经交代好了,这里有晚晴和青禾陪着您,不会有事的。”
黄玉卿点点头,看着念北眼底的坚定,忽然觉得有些恍惚。这孩子小时候总跟在她身后,像个小尾巴,如今却能独当一面,替她撑起朔北的天。她伸手替念北理了理披风的领口,指尖触到女儿冰凉的耳垂,忍不住叮嘱:“到了漠北,记得多穿点,那边比新都冷。遇到事别慌,跟明轩商量着来,娘在这里等你们的消息。”
“我知道了娘。”念北的声音有些发哑,她很少见黄玉卿这样絮叨,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又暖又酸。
送走念北,黄玉卿独自坐在书房里,烛火渐渐弱了,在墙上投下她单薄的影子。她拿起案上的旧扳指,是萧劲衍的遗物,黄铜表面被磨得发亮,中间还留着他当年握剑时的指痕。她把扳指贴在脸颊上,凉意顺着皮肤渗进来,仿佛还能摸到萧劲衍手心的温度。
“劲衍,孩子们要去漠北了。”她轻声说着,声音在空荡的书房里飘着,“你说,他们能守住黑石城吗?能守住咱们的朔北吗?”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吹得窗棂“吱呀”响,桂花枝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小堡垒外的胡杨。黄玉卿笑了笑,把扳指重新戴回腰间——她想起萧劲衍当年说的“只要心齐,就没有守不住的家”,如今孩子们的心比谁都齐,定能挡住那些阴谋。
只是那羊皮纸上的“寒水潭”,她总觉得不简单。苏墨当年躲在黑石城,会不会在潭底藏了别的东西?还有那罗刹残部,除了帮林家运寒玉,会不会还有别的图谋?这些念头像秋夜的雾,在她心里轻轻绕着,让她总觉得,这场漠北的风波,怕是比她想的还要复杂。
青禾进来换烛火时,见黄玉卿还坐在案前,便劝道:“老夫人,您歇会儿吧,姑娘和都护大人定会平安回来的。”
黄玉卿点点头,起身往内室走。月光从窗缝里漏进来,落在地上,像铺了层霜。她走到床边,看着枕下的《朔北治略》手稿,是她这些年写的,里面记着朔北的风土人情,记着她和萧劲衍的故事。她忽然想起念北小时候,总缠着她讲当年在小堡垒的事,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她的故事,也该快讲完了。
夜里的风更冷了,静云庄的桂花落了一地,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层碎金。黄玉卿躺在床上,听着院外的风声,心里忽然安定下来——不管漠北有多少阴谋,不管雪落时会有多少风浪,她的孩子们,定会带着平安回来,就像当年萧劲衍从战场上回来一样。只是她不知道,那枚藏在寒水潭底的秘密,将会给朔北带来一场更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