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告别
第47章 告别 (第1/2页)今天,道尹大人和县知事大人,为庆祝抵抗水灾取得成功,举办了全城的欢庆活动。
大雨能冲垮房屋,却冲不垮人心!
洪水是冰冷的,可老少爷们儿的心是火热的!
在中央段总长的关爱下,在济南张督军的关怀下,在道尹大人的指示下,知事大人带领全城父老乡亲,众志成城,共抗水灾!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张灯结彩!欢庆起来!
一大早,九姑娘就拽着崔九阳到大街上看热闹。
九姑娘好像个好奇的孩子,每过来一个扮着相的表演艺人,都要指给崔九阳看。
“看,那个是跑旱船,哈哈哈。”
“踩高跷的好玩儿,你看他要跪下捡地上的铜子儿,然后会翻个跟头站起来!”
“哎哎哎,躲开一点,醉关公过来了。哎呀,是我们班子里的后生扮的,别让他看到我。”
崔九阳配合着故作惊讶新奇,哄她开心。
“嚯,这狮子练过武功吧,跳这么高?!”
“哎,你看那舞龙,你过去一剑把它脑袋钉在那个汇贤居的牌匾上。”
“哈哈哈哈哈,我刚看见那个扮蛤蟆童子的小孩儿,在神船上睡着了!”
游街的队伍浩浩荡荡去往码头,济宁城就这样,无论什么事,都要跟码头扯上关系才行。
到了码头,游街的队伍收拢了,在早就搭好的台子上开始唱戏。
头一场剧目就是《河神娶妻》。
崔九阳不太爱看这个,兴致缺缺。
九姑娘压根就会唱这些,更没什么兴趣。
她一拍崔九阳:“你之前不是在这附近摆卦摊么!带我去看看!”
崔九阳为难道:“那有什么好看的!”
九姑娘拽着他头也不回:“走吧走吧,总比这里好看。”
两人从人群中挤出来,崔九阳指了个方向,却是九姑娘拽着他往前走。
到了摆摊的那地方,他那一小块地儿还空着呢,也没被人占去。
他那些小桌子之类的零碎物件,都在后面卖汤面的一个铺子外寄放着。
九姑娘催着他去搬过来,在这摆上摊,她要看看以前崔九阳是怎么卖卦的。
崔九阳莫名其妙,可今天本来就打定主意要哄她开心,便去把东西搬来,一一摆好。
他名气早就响了,这边摆上没一会儿,就有汉子来问去运河跑船前途如何、大嫂子来问儿子什么时候才能成亲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
崔九阳仔仔细细给人家推算出来,交代好该怎么办,如何才能躲开小人迎来贵人之类。
九姑娘在旁边托着腮,笑眯眯的看着崔九阳忙活,有时还打开扇子给他扇扇风。
崔九阳几次想收摊,意思是演示一下得了,还能真在这算一天吗?
九姑娘却不让他走,一直到日头偏了西,这才允许收摊。
她仔细在崔九阳的钱盒里数着今天挣来的钱。
“总共八十二枚铜子儿!厉害啊,比我以前挣的多太多了。”九姑娘兴奋的捧着钱,好像个小财迷。
崔九阳哭笑不得:“哎,你有点逗了啊。济渎祠里随便抠个灯座上的珠子,都够我卖八个月卦的,你在这算计我挣多少钱干嘛?”
九姑娘将铜钱装进小荷包里,掂了掂:“还记得你说要请我喝酒吗?咱们就这些钱,就今天,把酒喝了!”
崔九阳虚着眼看她:“我记得是约了喝酒,可没说谁请客啊?”
九姑娘奔向街上头也不回:“都一样,你这不是有进项么,辛苦你了哈。”
崔九阳无奈着跟上。
却没想到,九姑娘找了个运河边上的二荤铺。
许是今天济宁城里人们都热闹累了,今晚上这二荤铺子竟然没什么人,倒是九姑娘跟崔九阳成了唯二的客人。
一边临着运河,一边是码头歇夜后逐渐冷清的长街。
这铺子就一个上年纪的老大爷在这儿忙活,一个人既是厨子也是账房还是店小二。
昏黄的灯笼下,九姑娘熟练点菜。
运河上吹来的风带着凉意,拂动她的发丝,她轻轻抬手拢住刘海,将一缕头发压在耳后,老大爷炒菜的热气油烟在她身前随风飘散。
崔九阳恍惚间觉得这一刻的场景,好像在王家卫的镜头里见过。
他不由得生出一个念头——要是寿命还有他个五十年六十年就好了。
那他就不走了。
九姑娘点完菜,雀跃着过来,两人找了个临河的座位,相对而坐。
她在百宝囊里翻啊翻啊,找出来两个青瓷葫芦。
“你请客吃菜,我就负责拿酒好吧?”
“我们两个一人一葫芦,谁也不许占便宜多喝!”
她拿起一个葫芦给自己面前杯子倒满,瞅了一眼愣着看她的崔九阳:“你自己倒啊!难道要我伺候你?”
崔九阳笑笑,便拿起另一个葫芦也给自己倒满。
浓郁的酒香瞬间就被夜风送进鼻子,醇厚甘爽,九姑娘的酒向来很烈,却馋人的紧。
老大爷是个利落人,没一会儿四个热菜就上了桌。
熘肝尖,大肠豆腐,焦炸素丸子,蒜香肺片。
九姑娘笑嘻嘻道:“八十二个大子儿,一分也没剩,这还是老大爷给便宜了三枚大子儿。”
崔九阳便举杯道:“是我的错,挣得少,亏待了九姑娘,我罚一个,干了,你随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