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隋唐王朝 > 3 杨广杀父

3 杨广杀父

3 杨广杀父 (第2/2页)

杨广渐渐疏远杨暕。但杨暕仍旧任性而为,一次他竟然与杨广妃子的姐姐私通,还生了一个女儿。杨广气得不行,对侍臣发泄道:“朕唯有暕一子,不然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其实杨广还有个少子杨杲。
  
  杨广喜欢巡幸,有时杨丽华也跟着同去。609年,杨丽华随杨广在巡幸河右地区的路上染病,临终时杨丽华请弟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并把自己的食邑送给女婿李敏。杨广答应了,并且厚葬杨丽华于定陵。
  
  不过杨丽华的女儿女婿并没有能够善终。614年,隋朝流传“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以为李氏指的是李敏,于是诛杀李敏,并且赐毒酒给外甥女宇文娥英。
  
  可怜杨丽华,夫君王朝被父亲篡夺,自己不幸病死,女儿女婿也被诛杀和赐死。
  
  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关,“玉门关”和“阳关”,此两关是西出敦煌,通往西域的必过关口。
  
  “玉门关”因早期商贸多为和田玉而得名,而“阳关”因在玉门关南(约60公里处)而得名。
  
  出两关,便是西域。自汉至隋,西域常指现在的新疆及周边区域。
  
  《资治通鉴》说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
  
  大业初年,炀帝平东方、恩南方、威北方、固中心,是躬擐甲胄,事必躬亲,但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西方。
  
  炀帝明白,要超越秦皇汉武,要建天国上邦,西域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将众藩邦纳入华夏版图。
  
  有道是,帝王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就怕你猜不明白;朝中元老高颖、贺若弼等都劝炀帝体恤民力,固守文帝之业,炀帝恨其不明己愿,杀之。
  
  不过还真有猜明白的,就是隋炀帝时“选曹七贵”之一的重臣裴矩。
  
  裴矩,字弘大,生于河东世家裴氏家族,生不满岁丧父,由伯父抚养;少时勤奋好学,文章化美,甚有才智。时任北齐高官的伯父教诲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一语成励,裴矩开始关心时局,衷研人情世故。
  
  然而顺景不长,伯父被齐帝冤杀;裴矩凭己才学,任司州兵曹从事。
  
  577年,北齐亡,裴矩入北周,投于杨坚门下,任记室;581年,杨坚建隋,裴矩主持内务省事务,代理内史舍人。
  
  588年,杨广任平陈元帅,裴矩为记室。
  
  590年,裴矩奉诏巡抚岭南,时遇江南诸地叛乱,岭南也烽火四起。文帝阻止裴矩前往,而裴矩以责为天,坚持为国赴难,慨然而行。
  
  裴矩潜行至赣州,聚收老弱军士三千人,闻广州战急,竟去解难。裴矩虽一介文人,却治军有方。南下所过必克,平抚二十余州;依隋制酌功劳,任命刺史、县令,完成使命。
  
  “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颖、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裴矩见危受命之志可谓气吞山河,一战成名,任内史侍郎。
  
  江南既稳,裴矩有独见之虑,观帝国威胁在北,便亲请长缨,跟上长孙晟,驰驱突厥事务。
  
  此时,突厥兵盛,前北周千金公主欲为娘家宇文氏报仇,教唆丈夫都蓝可汗陈兵隋境,伺机南下。
  
  大义公主(即千金公主)成了文帝的心腹之疾。
  
  长孙晟献策,说可利用都蓝可汗家事,除掉大义公主,但需有一能言善辩,敢于蹈锋饮血之士前往,裴矩便成了不二之选。
  
  裴矩受此险任,孤身入突厥大营,以夫妻关系游说都蓝,以理诱,以情动,以言挑,都蓝怒,刀斩大义。
  
  文帝大喜,复任裴矩为副将,同史万岁征伐西突厥,战绩不菲。
  
  裴矩文胆略兼备,秀出班行,敢于冒险建奇功,甘为主子分忧不惜命,特有的文人侠气,杨广觉得气义相投,甚是爱重。
  
  炀帝即位,先任裴矩为营造东都修府省;继遣裴矩到张掖监管藩邦互市。
  
  俗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裴矩明白炀帝惦记上了西域。自思帝慕汉武帝,我何尝不愿为张骞?发扬蹈厉,赴任河西。
  
  裴矩深感自己任重道远,是行或识之。主动与西域往来者“闲谈”,留心各藩邦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各国间及内部的主要矛盾等;同时广搜籍册,存疑处,遣人实地考证,去伪存真,编纂成书,配以图表,详述西域四十四国国情,取名《西域图记》。(可惜此书后失,仅能从序中一窥裴矩之略。)
  
  605年7月,裴矩回京,向炀帝述职,呈上《西域图记》;炀帝爱不释卷,赞曰:“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倾,则矩以闻;若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裴矩与炀帝可以说是心照神交。
  
  于是“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裴矩献言道:“以国家威德,将士枭雄,泛蒙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众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藩即从,浑、厥即灭。”
  
  意思是,西方四十多个国家都想来朝贡,但突厥控制着我们,吐谷浑控制着商道,是望莫能往;现在隋朝国力这么强盛,期待畅通贡道,我们好来朝拜大隋天子。
  
  裴矩说得心血澎湃,炀帝也听得心血澎湃。
  
  裴矩接着陈言:“西域多产奇珍异宝,胡人自古善于经商。自汉武帝击溃匈奴,在河西走廊设‘西域都护府’,建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镇,设阳关、玉门二关。西域诸藩国皆臣服;后来王莽篡汉,大汉自顾不暇,诸藩国被北匈奴控制;汉明帝时,窦固、班超北击匈奴,匈奴北遁,班超出使西域,经营三十余年,重开西域商道,收复五十余国,再扬大汉之威;汉末至今,朝代更迭,胡族强盛,中原离弱,汉立都护府已名存实亡。“
  
  接着又说:”先帝统一南北,臣服**厥,威加异域,西域诸国均有与我大隋通好之愿,但因突厥和吐谷浑兵多地广,盘踞河西要道,诸小国受此两族统领、盘剥,是‘思通不能通,敢怒不敢言’。今若灭掉吐谷浑,降服西突厥,万里西域便可为帝所有,四十余国均可为属,重建都护府,施以管控,自可取其财富,据其领土,这样陛下便可威服四海,功盖汉武。”
  
  炀帝听得如醉如痴,问裴矩:“何以成就此功?”裴矩曰:“臣已有策,勿需劳师,便可拔眼中之钉,畅通河西之路,尽服西域余邦,成陛下千秋之愿。”
  
  隋文帝时期,与传统意义上的西域诸国交往较少,而与西突厥汗国往来较多。北周末年长孙晟出使突厥的经历,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突厥部族和地理的认知信息,并且在隋文帝初年应对北部边患问题上发挥了出色的作用。隋文帝的西域经略观随着东、西突厥的势力转化而进行调整。西域形势变化带来的历史契机,尤其是在裴矩的诱导下,使得隋炀帝时期的中西交往出现繁盛局面,使节往来、西域用兵、建置郡县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极大地增加了隋炀帝的西域认知。
  
  相较而言,隋文帝的西域经略观同其执政方针的特点一样,整体是稳健的,经略传统的西域地区始终没有列入其国家战略,而隋炀帝的西域经略观则有着超越现实并且浮夸的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