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再压宋应龙(4k)
第九十三章 再压宋应龙(4k) (第2/2页)洪元笑道:“这个不急,我与宋兄也算不打不相识,倒是还有许多问题想向宋兄请教呢。”
你不急我急!
宋应龙前番与洪元交手,伤势远没有好利落,此次再度激战,更是加重了伤情。
宋应龙就感受到躯壳无比的胀痛,好似整个人被压缩进了一个铁盒子里,血肉骨骼都扭曲起来。
他知道这是罡体反噬,连忙自怀中取出一个小药瓶,一股脑儿吞服入口。
洪元默默瞧着这一切,待得对方舒缓了些,这才慢悠悠开口:“实不相瞒,小弟出身小地方,比不得宋兄这等高门见多识广,更不知这天下高手几何……以宋兄的武功,放眼天下之间算什么档次?”
半晌之后。
洪元满脸笑容的向宋应龙一拱手:“今日得宋兄赐教,获益匪浅,日后有机会,当再来请教。”
你滚啊!
宋应龙身体已经止不住的颤抖起来,不是愤怒,恐惧,而是罡体反噬愈发剧烈了。
洪元又看了诸多围上来的武人与将卒一眼,身形一纵,足尖在一旁假山上一点,蓦地一掠四丈之远,迅疾的到了房梁之上,眨眼消失不见。
宋应龙脚下一个趔趄,几乎就要站不稳,幸得无痕先生,妙韵娘子一左一右趋身上前将其扶住。
二人对视一眼,简短向众人吩咐了几句,便带着宋应龙离开。
呼呼!
洪元身形随风,衣袍猎猎作响,忽然一蹙眉头,感觉好似忘了什么。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双手。
哦,忘了将夺命锁喉枪带走了。
洪元倒也没放在心上,武功到了他这一步,不假兵器,战力反而更强。
因为劲力的多变性,只有以自身为武器,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当然,若是到了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劲力变化就是不必要的了,还是得有重兵器在手,追求一个力大砖飞,横扫千军如卷席。
洪元没有回去取兵器的念头。
他怕牢宋惊吓之下,撑不住直接去了那就不好了,现在可不是继承其遗产的好时候。
反正,对方应该会把夺命锁喉枪送回来。
先前,洪元正是瞧出宋应龙状态不对,这才趁此时机询问许多问题。
基本是关于真功,丹道以及罡体。
在花家,郭家,陶家收藏的典籍之中,一些书籍内,对此也有一鳞半爪的描述。
只是不够详实。
而宋应龙为了尽快将洪元打发走,当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何况洪元问的问题,对宋应龙来说也不是什么不能回答的,可以说是顶尖高手这一层次的常识。
洪元崛起速度太快,伏虎门底蕴不足,自是缺失了这一块的知识。
宋应龙对自己的定位,即是顶级高手。
据他所说,无论是丹道,真功,罡体,成就任何一种都算得上入了顶级层次。
到了这一级数的高手,当然也有强弱之分,可谁胜谁负,只有打过才知道。
没真正交手之前,大家俱是顶尖行列,谁又肯真正服谁?
而真功,丹道,罡体三条路也是各有所长。
丹道本质上依旧是入微高手,只是通过炼丹服药,大幅度增涨气血,远远超过寻常入微,再以外丹法或内丹法蕴养劲力,战力暴涨。
丹道算是三条路中最为安全的。
真功则是以劲力渗透人体器官,劲力经器官转化,淬炼之后,赋予了某种特性,化生为真力,异力!
需要注意的是,修炼真功必须劲力入微,因劲力爆裂,若没有入微级控制力,渗透器官,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道陨。
但入微只是门槛,并不是一定能成,即便是入微高手修炼真功也是艰险无比。
而罡体之凶险犹在真功之上。
罡体也是三条路中最为特殊的。
罡体乃是术法和武道的结合体,分为内罡,外罡!
外罡是以术法对人体躯壳和四肢进行改造,成就人形凶器,险恶程度稍低。
内罡则是深入到了内腑之中,重构脏腑经络,凶险莫测。
可同时一旦成就了就算是步入了非人领域,拥有了某些秘不可测的玄奇异能,宛如妖魔。
而内罡,外罡的术法改造,又有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如【雷心罡】,【铁腑罡】就是只针对心脏,肺部的内罡法,【明瞳罡】,【猿臂罡】之类即是关于眼睛,手臂的外罡法。
天下间的罡体高手,绝大多数都属于部分改造类型,整体战力逊色完全罡体许多。
可鉴于罡体的诡异多变,几百年来以弱胜强,一着不慎就被秒杀的例子数不胜数。
理论上来说,三条路可以兼容,可实际例子却寥寥可数。
“牢宋应该就是外罡,刀枪不入,可惜修炼了什么罡体,这点倒是不肯透露……”
洪元思忖起来,感觉这三条路,他好像靠着加点,已经完全兼容了。
以他现下气血之强盛,谁敢说不是丹道高手?
体魄也达到了刀枪不入,连宋应龙等人都认知为罡体,而且完全不用进行那种诡异的改造。
虽然宋应龙极力忍耐,可以洪元灵觉之敏锐,也能察觉到他躯壳内的某些异变。
唯有真功,尚未修成异力,但那部‘天一真水功’也是在逐步摸索之中。
“虽然自己研究,也不是不能破解,可到底耗时甚久,还是得寻到一部完整真功法门,入门看一看所谓异力的成色。”
当然,劲力法,也要继续上下求索,他人认为入微是劲力变化极限,洪元却觉得其上还可以万劲归流。
“我现在有多少入微级劲力法了?”
“迭浪劲,凝针劲,螺旋劲,地脉听劲,爆肝摧心劲,流云无定劲,虎煞裂山劲……哦,还有金刚劲!”
洪元自创的金刚掌,也在这段时日被他推演到了另一个层次,让金刚劲这股刚猛之力再度往上延伸变化,达到了入微级别。
“八种,以这八种劲力为核心推演‘六虚劲’雏形,感觉还有些不够啊……而且地脉听劲,迭浪劲之类档次也差了些……”
念动之间,洪元返回了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