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方默:这场战争,将是鬼子的最后一场战争
第249章 方默:这场战争,将是鬼子的最后一场战争 (第2/2页)“方将军,留步,我们再聊聊。”
待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以及门口肃立的警卫时,李司令示意方默坐下,亲手给他斟了一杯热茶。
“方将军,是不是很奇怪,刚才会议上,我没有给你的69军分配任何防区?”
李司令呷了口茶,微笑着问道。
方默坦诚地点了点头:“确实有些疑惑,请长官明示。”
李司令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
“这里没外人,你给我交个底。
你的69军,如果在平原野战条件下,正面硬碰硬,对上鬼子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有没有把握战而胜之,甚至……攻克其防线?”
问完这话,李司令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么问有些敏感,甚至有些直白得不近人情。
但他没办法。
大夏此时的军队制度太混乱了,山头林立,派系复杂,各部实力更是良莠不齐,水分极大。
川军的一个师,听着名头响亮,往往实际只有三四千人,一两千条枪,弹药更是匮乏。
西北军的第3军团,名字是军团,听起来吓人,实际上只有一个第40军,下辖一个第39师,2旅4团,外加一个补充团。
一个军团啊,满打满算就5个团的兵力!
而方默的第69军,报上来的兵力是七万五千多人,听起来骇人听闻。
但这支部队刚刚经历金陵血战,连续恶战,伤亡必然不小,部队疲惫,新兵比例恐怕不低。
这七万多人里,究竟还有多少是能拉上去就打硬仗的老兵?重装备还剩下多少?持续作战能力如何?
李司令心里实在没底。
他需要知道这把刀,到底有多锋利,才能决定把它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
方默迎着李司令探询而凝重的目光,没有任何犹豫,重重点头:
“长官,鬼子的甲种师团,编制庞大,兵力常常达到两万八千人,甚至三万,其火力、机动力和兵员素质,实际上已经相当于正常的一个军。”
他稍微停顿,然后自信的继续道:
“但是,我第69军,有绝对的信心,在平原野战条件下,正面攻克鬼子一个甲种师团的坚固防线。”
这不是狂妄,而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清晰认知。
他的系统兵主力,装备、训练、士气都是顶尖水平。
即便是新整编的部队如103师、新2旅,也在金陵战役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绝非寻常杂牌可比。
“好!”
李司令双眼猛地一亮,双手用力一拍,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他立刻站起身,拉着方默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
“你看,”他的手指点向鲁省方向,“华北的鬼子南下进攻我彭城,主要就是两条路。”
手指先沿着津浦铁路线滑下:
“这一路,是从济城出发,沿着铁路线和旁边的京杭大运河南下,进攻我防线的左翼。
这条路有铁路和运河支撑,补给方便,鬼子重装备行进容易,必然是主力所在,进攻速度也会最快。”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东部:
“另一路,是从青城方向南下,离开铁路线,在野地里沿着公路、土路推进,意图从我防线右翼展开侧击。这条路条件差,速度会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