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灰烬
第一百零一章-灰烬 (第2/2页)她的心猛地一沉,立刻打开电脑,调取了当年合议庭的最终会议记录扫描件。
她死死盯着最后一页的签名栏,那里有她自己的名字。
忽然,她发现了一个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在她的签名那一页的边缘,扫描件上比实体原件多出了一道极不自然的折痕阴影。
那是在纸张被折叠过一次后,再展开签名,才会留下的痕迹。
她想起来了,那天她根本没去参加最后的合议,是事后,老陈单独找到她,让她在一份已经折好的文件上补签的。
当晚,林主任又一次陷入了那个噩梦。
她再次坐在了那面诡异铜镜映照出的旁听席上,周围坐满了面目模糊的“观众”。
但这一次,当庭审开始时,所有“观众”的头颅,都像生锈的机械般,“咯咯”作响地一百八十度转了过来,齐刷刷地看向她。
他们没有眼睛,只有黑洞洞的眼窝,却异口同声地低语着,那声音汇聚成一股阴冷的浪潮,瞬间将她淹没:“你也删了那个‘未’字……你也删了那个‘未’字……”
为了验证那个可怕的猜想,沈默在苏晚萤的协助下,设计了一个“认知阻断”实验。
他独自待在一个没有任何反光物体、墙壁贴满吸音棉的房间里,戴上顶级的工业降噪耳机,隔绝了外界一切声音。
他摊开那份从耳后薄膜拓印下来的、被篡改过的判决书,开始逐字逐句地默读。
他要测试,这种“真相”的污染,是否能突破物理屏障,单纯通过记忆和认知进行传播。
三个小时后,在隔壁房间焦急等待的苏晚萤,正对着电脑分析数据,口中忽然不受控制地、清晰地冒出了一句话:“根据法医报告,死者尸体表面未表现出明显的痛苦反应……”
话一出口,她自己先愣住了。
她猛地捂住嘴,眼中满是惊恐。
她从未读过这起案件的任何卷宗,更不可能知道法医报告的细节!
但那句话,连同那个被篡改的“未”字,却如同她亲眼所见一般,自然而然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房间门被推开,沈默走了出来,脸色沉静如水,眼神却锐利如刀。
“它成功了,”他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说道,“它在用‘共识’当疫苗。只要有一个人开始‘记得’这个错误的版本,很快,所有人都会被接种。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真相时,那被遗忘的,才是假的。”
这个发现让两人不寒而栗。
沈默立刻返回病房,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从耳后剥离下一小片薄膜样本。
他将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放到了高倍偏振光显微镜下。
在偏振光的照射下,薄膜上那些流动的文字呈现出奇异的光晕。
它们的流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种极其精密、类似于二进制编码的规律在闪烁、重组。
这规律……太熟悉了。
沈默猛然间想起了什么,他冲到电脑前,调出了当年庭审的原始录音。
他过滤掉所有人声,只保留了背景的杂音。
在那片混沌的噪音中,有一种极轻、但极有节奏的敲击声,断断续续,贯穿了整个庭审过程。
嗒。嗒嗒。嗒。嗒嗒嗒。
他将敲击声的节奏与显微镜下文字流动的编码规律进行比对,结果完美吻合!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一个被所有人都忽略的画面浮现在他脑海——庭审现场,那个永远低着头、默默打扫着角落的清洁工阿彩,她手中那把老旧的拂尘,总是有意无意地敲击着旁听席的木质围栏。
不多不少,每一次都是七下。
七下拂尘。
沈默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抓起电话,用前所未有的急切语气对另一头的苏晚萤吼道:“去找阿彩!立刻去法院后勤处找那个叫阿彩的清洁工!我们都错了,铜镜不是源头,她也不是什么扬声器……她是‘校准者’!残响需要她的节奏作为信标,才能把这个巨大的错误,精准地‘同步’到每一个人的脑子里!”
电话挂断,沈默望向窗外。
法院大楼顶端,那面破碎铜镜的裂痕深处,一缕缕几乎看不见的灰色粉尘,正像冬日的初雪,悄无声息地飘散出来,乘着微风,落在行色匆匆的路人身上。
一名刚刚走出法院大门的年轻记者,正低头看着手机,一粒灰烬恰好落在了他的肩头。
他脚步一顿,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喉咙,整个人僵在原地。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变得空洞而悔恨,嘴唇翕动着,用一种梦呓般的声音喃喃道:“我认罪……我有罪……是我干的……我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