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41章 阳谋之下 虎符催征

第141章 阳谋之下 虎符催征

第141章 阳谋之下 虎符催征 (第1/2页)

武汉会战北线局势正处于僵持与转折的关键阶段。日军改变初期策略,集中第2军主力(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等)沿大别山北麓西进,企图突破固始-信阳方向,沿平汉铁路南下直取武汉;而中国军队虽在富金山-史河一线凭借71军血战和139师侧后奇袭重创日军第13师团,暂时阻滞了敌军攻势,但北岸整体防御仍显薄弱,兵力捉襟见肘,且日军生力军(第16师团等)持续西压,战局焦点正迅速转向信阳门户的争夺,武汉北大门面临空前压力。
  
  武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北线日军持续西压的警报一份份传来。蒋介石用红蓝铅笔重重敲击着地图上信阳的位置,沉声道:“信阳若失,武汉北门洞开。李德邻(李宗仁)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谁去迟滞这股日军?”
  
  军政部长何应钦面露难色:“委座,北岸我军各部皆已疲敝,且位置分散,短时间内难以抽调组成一道有力防线。目前……唯一一支成建制、且位于日军侧翼的生力军,就只有王林的139师了。他们在富金山之战后,正隐匿于大别山中休整。”
  
  一直沉默的陈诚接口道,他的分析更为尖锐和深刻:“委座,何部长所言极是。139师战力强悍,用之于此关键时节,军事上是最佳选择。但正因为其战力强悍,我们更需通盘考量。王林部前身在陕西时便是共军精锐,其组织、动员能力绝非一般共军可比,其在江北四县休整仅半年部队便至3万多人。他们此刻蛰伏于大别山,绝非仅仅是休整那么简单。据零星情报显示,其正在积极发动民众,建立组织,甚至招募新兵。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地势险要,历来是……(他略作停顿)容易滋生割据之地。若任其在此深耕,假以时日,恐其根基深种,尾大不掉。届时,即便驱走了日寇,此地怕也要再生波澜,后患无穷啊。”
  
  这番话点明了国民党高层最深层的忧虑。蒋介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完全明白陈诚的弦外之音。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阴沉的武汉天空,仿佛看到了战后可能出现的局面。
  
  片刻后,他转过身,做出了一个兼具军事与政治双重考量的决断,语气沉稳而冷酷:
  
  “敬之、辞修,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抗战自然是一切之首要,139师这支力量,必须用在刀刃上,去为国家争取时间。”
  
  他走回地图前,手指从大别山划出,点向淮河平原:“命令:即刻以军委会名义,电令第139师师长王林。日寇西进猖獗,信阳危殆,着该师接令后,立即全部开出大别山区,北渡史河,向固始、潢川方向之敌发起主动攻势,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敌军西进步伐,坚守待援!”
  
  这道命令,在军事上合情合理,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紧接着,蒋介石的语气变得更加深邃,说出了此次调动的另一层关键目的:“大别山乃敌后游击区,非主力兵团久驻之地。一支精锐之师,正当用于正面战场,与日寇主力决战,方能彰显其价值,也便于战区统一指挥补给。让他们到平原上去打,去消耗日军,这才是他们作为国家正规部队的职责所在。至于山区剿匪与游击,自有其他部队和当地保安团负责。”
  
  这番话,巧妙地将“调虎离山”的政治意图包裹在“军事合理运用”的外衣之下。将139师调离其正在经营的山区根据地,推向一望无际的平原正面战场,一方面可以利用其战斗力达到迟滞日军的军事目的,另一方面也能使其暴露于日军主力火力之下,承受消耗,同时切断其与地方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遏制其“乘机做大”的可能性。
  
  “是!委座深谋远虑,此举既可解北线燃眉之急,亦能…规范部队之用途,实为一举两得之策。”何应钦与陈诚齐声领命。他们都深刻理解了这道命令背后的全部含义。
  
  一道看似寻常的军事调令,实则承载着战局、党争与战后布局的复杂重量,飞速发往了大别山深处。
  
  岩洞内,油灯的光晕在粗糙的岩壁上跳跃,映照着王林毫无表情的侧脸。那份来自武汉的电报,此刻正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摊开在他面前的简陋木桌上,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冰冷的杀机。
  
  政委王光道和参谋长钟光邦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洞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远处山涧隐约的水声和电报员那边偶尔响起的、令人心烦意乱的电流嘶嘶声。
  
  王林没有看他们,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岩壁,投向了未知的远方。但在他的脑海深处,一场无声的对话正在飞速进行。
  
  「系统,调出当前敌我态势图,叠加武汉军委会命令指示的行动区域。」
  
  【三维立体地图应声展开,清晰的蓝线(日军)正从多个方向压迫向信阳。命令要求的出击区域——固始、潢川以东的平原地区,被系统用醒目的红色虚线框出,像一张血盆大口。那片区域地势平坦,极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展开和其优势炮火、航空兵发挥。】
  
  「模拟执行军委会命令:我师能战主力(约2万6千人)全部开出山区,进入指定区域,与日军第10、第16师团等部进行正面迟滞作战。推演未来十五天战局发展及我军可能损失。」
  
  【系统界面光芒流转,数字和线条疯狂跳动,旋即弹出一个冰冷的评估报告:
  
  战术目标达成概率(成功迟滞日军>7天):42%
  
  预计我军伤亡:60%-75%(基于日军火力、制空权及平原作战环境模型)
  
  核心风险:部队极可能被日军优势兵力粘住、分割、包围,重装备(炮兵)损失风险极高,有全军覆没之虞。】
  
  推演结果触目惊心。
  
  「推演替代方案:仅派出部分机动兵力(例如,以陈阿海417旅为基干,配属骑兵、部分炮兵,约一万人),以高度机动方式,对西进日军侧翼及后勤线进行袭扰作战,主力仍隐匿于山中。推演效果及风险。」
  
  【系统再次运行,新的推演结果浮现:
  
  战术目标达成概率(有效迟滞/干扰日军):68%
  
  预计出击部队伤亡:15%-30%(取决于指挥灵活性与接战频率)
  
  战略收益:保存师主力,维持持续作战能力。政治上部分响应命令,可周旋。
  
  核心风险:出击部队需极高指挥艺术,若被日军精锐快速部队咬住,仍可能遭受重创;可能面临武汉方面“作战不力”的指责。】
  
  王林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山中微凉潮湿的空气。系统的方案很好,几乎是目前处境下的最优解。但是……
  
  他没有立刻采纳,也没有向王光道和钟光邦转述系统的方案。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翻腾的不仅仅是军事推演,更是系统无法完全量化的东西:武汉那位的真正底线在哪里?这份命令的背后,除了阳谋,是否还有更深的陷阱?派出万余人,若真的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士气的打击有多大?根据地隐藏得够不够好?……还有,那成千上万即将走向那片死亡平原的战士们的面孔,139师虽然壮,但是在平原直面师团级别还是有些勉强,虽能打,甚至击败,但是139师估计也要损失殆尽,而且敌人有增援,自己可没有,国民党内部都是保全自身为己任的多,不然富金山也不至于只有自己增援了,大别山可是还有国军四个军在驻守,两个兵团一左一右驻守大别山要点呢,但是71军都快打没了,都没见有部队出来支援。
  
  他需要权衡的,远不止胜负概率。
  
  王林睁开眼,目光重新聚焦在那份电报上,眼神深邃,依旧没有做出决断。他只是将目光投向焦急等待的王光道和钟光邦,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重量:
  
  “政委,参谋长,这道命令……你们怎么看?我们都好好想一想,必须想得更周全一些。”
  
  “师长,”王光道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急切,充满了对部队的呵护之情,“这道命令……这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啊!部队刚刚经历了富金山一场恶仗,弟兄们还没缓过气来,伤员需要安置,新兵大战后的情绪需要抚平,缴获的装备需要时间熟悉。现在让我们拉出山去,到平原上和鬼子的主力师团硬碰硬?这……这简直是让我们去送死!这是最愚蠢的打法,正中鬼子下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