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心湖微澜,界限分明
83心湖微澜,界限分明 (第1/2页)夜风穿过太子府的回廊,卷起庭院里晚香玉的馥郁气息,轻轻拂动着窗纱,留下细碎的光影晃动。风澈坐在灯下,手中捏着一本摊开的兵书,书页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他的目光却越过纸页,落在窗外那轮弯月上,久久没有移动。银钩般的月色洒在檐角,勾起他心底莫名的波澜。
白日里苏墨离去时的背影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身青色长衫在暮色中微微飘动,步履依旧沉稳,可不知为何,总让他想起数日前在船舱里,对方被他撞见时那抹悄然泛红的耳根。心口像是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阵说不清道不明的发闷。
他并非愚钝之人。苏墨这些年如影随形的陪伴,那些看似不经意间流露的关切,甚至方才对视时对方眼底难以掩饰的炽热情愫,他并非毫无察觉。只是这份察觉,总被他刻意压在心底最深处,像藏着一块不愿触碰的冰,唯恐稍一松动便会融化成水,乱了分寸。
“殿下,该歇息了。”贴身侍卫秦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安神汤走进来,见他对着窗外出神,眉峰微蹙,轻声提醒道。
风澈回过神,接过汤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热,却没有喝,只是用指腹反复摩挲着:“秦风,你说……若是身边最信任的人,对你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该怎么办?”
秦风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太子会问这样的话。他垂眸沉吟片刻,斟酌着回道:“殿下,人心最难测。但苏大人对您的忠心,天地可鉴。或许……只是属下多虑了?”
风澈苦笑一声,将汤碗轻轻放在桌上,瓷碗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当然知道苏墨的忠心,正是这份毫无保留的忠诚,让他更加为难。他珍惜这份君臣相得的情谊,甚至早已将苏墨视作可以托付后背的手足,可这份情谊一旦掺杂了别的,就变得沉重如枷锁。
他想起年少时,父皇曾指着宫墙上悬挂的《帝范》对他说:“为君者,心中要有江山万里,要有黎民百姓,情爱之事可寄情于片刻,不可沉溺其中,更不可让私情乱了朝局,误了天下。”那时他似懂非懂,如今身处其位,才真正明白,有些界限,必须划得清清楚楚,绝不能有半分模糊。
“你先下去吧。”风澈对秦风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待秦风退下,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打开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支雕花木簪,簪头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瓣上的纹路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这是去年南巡时,在苏州的集市上看到的,当时只觉得雕工精巧,便买了下来,想着将来若遇到心仪的女子,或许能送出去。
指尖拂过冰凉的木簪,风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应当是温婉贤淑的,笑起来眼里有细碎的光,既能陪着他看遍万里江山,也能在深夜的书房为他留一盏灯。他从未对谁有过这样具体的念想,却清楚地知道,那绝不是苏墨的模样。
第二日,风澈特意让人去请苏墨来府中议事。苏墨来得很快,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只是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想来昨夜也没睡好,眼底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红血丝。
“殿下找臣,可是为了张诚的事?”苏墨躬身行礼,目光恭谨地落在地面上,刻意避开了风澈的视线,像是在掩饰什么。
风澈看着他紧绷的侧脸,下颌线绷得笔直,心中无声地叹了口气,开门见山:“张诚那边有动静了。昨夜牢里进了个送药的狱卒,被我们的人拦下,从药罐的夹层里搜出了鹤顶红。”
苏墨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安王果然动手了!他这是怕张诚吐露实情!”
“他急了。”风澈点头,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这说明张诚身上有他忌惮的东西。我让人审了那个狱卒,他招认是安王的贴身侍卫指使的,但再多的就不肯说了,显然是受过封口的威胁。”
苏墨皱眉沉思片刻,道:“看来得尽快让张诚开口。臣以为,可以从他的家人入手。张诚最疼他那个刚满五岁的小女儿,若是告诉他,安王想对他家人下手以绝后患……”
“不可。”风澈打断他,语气坚决,“牵连无辜非君子所为,更非我等处事之道。而且安王既然敢动张诚,必然早已控制了他的家人,我们贸然插手,只会打草惊蛇,让他们处境更危险。”
苏墨沉默片刻,拱手道:“殿下说得是,是臣考虑不周,失了分寸。”
两人就着案上的卷宗商议了许久,从张诚的人际关系到安王的党羽分布,气氛渐渐变得凝重。窗外的阳光缓缓移过桌面,照在苏墨的手背上,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握着笔批注卷宗的姿势都透着一股清隽雅致,一如他这个人。
风澈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事,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距离感:“苏墨,下个月宫里有场赏花宴,母后说想趁此机会为我物色几位世家贵女。你觉得……吏部尚书家的千金如何?听闻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子也温婉娴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