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军械改良
第三十八章、军械改良 (第2/2页)这个概念更是让工匠们目瞪口呆。可互换零件!这可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理念之一!
“第三,生产流程化。”云芷开始改造生产模式,“摒弃一人一器从头到尾之旧法。实行分工协作:专人选料、专人锻打粗胚、专人精加工、专人热处理、专人组装校验。每人只负责其中一两道工序,专精于此,可大幅提升熟练度和效率。”
她还设计了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台布局和物料流转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等待时间。
“第四,质检标准化。”她制作了几种简单的“样板”和“量规”,如检查矛杆直度的卡板、测量刀柄直径的铁环。“每件零件、每件成品,必须通过样板检验,不合格者,回炉重造,严禁流入军中。”
一套组合拳下来,整个匠作营的运作模式被彻底颠覆。
推行之初,阻力巨大。习惯了自由发挥的工匠们极其不适应这种刻板的约束,废品率一度飙升。老工匠更是抱怨连连,认为这扼杀了匠人的灵性。
但云芷态度强硬,毫不退让。她亲自蹲在匠作营,监督标准执行,对每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都冷酷地要求返工。同时,她也改进了奖励机制,对达标率高、产出效率高的工匠给予额外粮食或金钱奖励。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
当工匠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极端精确的要求后,由于工序简化、分工明确,他们的熟练度飞速提升!损坏率开始下降,生产效率反而开始稳步提高!
更重要的是,当第一批完全按照标准制作出来的长矛、腰刀和弩机零件摆放在一起时,工匠们自己都感到震惊——那些矛杆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些刀柄真的可以随意互换,那些弩机的零件拆散后混合,再随机抽取组装,竟然真的能严丝合缝地组成一架完好的弩机!
战地维修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士兵们甚至可以在指导下,自行更换损坏的零件,迅速恢复武器功能。
新武器的补充速度也大大加快。虽然单个工匠的“全能性”下降了,但整个匠作营的总产出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却得到了质的飞跃!
墨尘来视察时,看到工匠们如同流水般高效地产出着制式统一的武器,看到士兵们轻松地进行着战地维修,眼中再次充满了震撼。他意识到,云芷所做的,不仅仅是改良武器,更是在播种一种全新的、名为“工业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力量,将是颠覆性的。
苏源更是喜出望外,军械的充足和可靠,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保障之一。
云芷则默默记录着数据:日产长矛从X根提升到Y根,维修耗时平均下降Z%,武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率下降至近乎零…
技术提升带来的效能增长,清晰可见。
她看着那井然有序的匠作营,仿佛看到了未来大规模、标准化军械生产的雏形。
工业化思维的萌芽,已在这中古时代的匠铺中悄然破土。
而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