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画脉
第6章 画脉 (第1/2页)秋雨缠绵,一连数日未曾停歇。
雨水敲打着屋檐和院中的青石板,淅淅沥沥,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之中。静心斋工作室里却异常干燥温暖,恒温恒湿系统维持着最适合古画修复的环境。
外界那些窥探的目光和污浊的流言,似乎真的随着傅衍珩那条简短的信息而骤然消失。小雨接到的骚扰电话和莫名邀约也戛然而止。这种过于高效的“清净”,反而让沈倾辞感到一种更深的不安,仿佛置身于一场被精心控场的风暴眼。
她刻意不去想那个男人,将全部心神投入到《秋庭戏侣图》的修复前期准备中。
实物检查、数据比对、材料测试……步骤繁琐却至关重要。她几乎整日埋首于工作台前,对照着傅衍珩送来的那些极其详尽的检测报告,用他送来的那套精密工具,进行着一次次微小的实验性处理。
工具的卓越性能无可指摘,每一件都像是她手臂的延伸,将她的意图精准地传递到脆弱的画芯之上。这让她在抗拒其来源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它们带来的便利。
小雨在一旁帮忙调配一种特制的清洗剂,看着沈倾辞用一把极细的驼毛排笔,蘸取微量溶液,在画作不起眼的边缘处进行测试。那专注的侧影在灯光下仿佛一幅静止的工笔画,只有手腕极其稳定地移动,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谨慎。
“倾辞姐,”小雨忍不住小声感叹,“我觉得你碰到这些古画的时候,好像整个人都在发光。”
沈倾辞的动作未有丝毫停顿,声音透过口罩平静传来:“只是工作需要集中注意力。”
“不一样,”小雨摇摇头,“是一种……嗯,怎么说呢,好像你和它们之间有某种交流似的。”她说不清那种感觉,只觉得此时的沈倾辞,比平日里更加沉静,也更加难以接近,仿佛沉浸在一个旁人无法介入的世界里。
沈倾辞没有回应。交流?或许有,但那是一种建立在破损、脆弱和漫长时光之上的单向感知,更多的是责任,而非浪漫。
测试完成后,她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绢帛的编织结构和强度损失。这需要极近距离的观察,甚至需要指尖隔着超薄手套去感受丝线的韧性。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处特殊的霉斑区域。
犹豫了片刻,她最终还是将指尖缓缓靠近。这一次,她做好了心理准备,去迎接那可能再次出现的冰冷刺痛和负面情绪。
指尖轻触。
预想中的尖锐感并未立刻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复杂的感知——
先是无数细微的、几乎断裂的丝线传递来的脆弱感,仿佛触碰的是蝴蝶碎裂的翅膀。紧接着,一股潮湿阴冷的、被岁月压实的霉腐气息似乎穿透手套,渗入指尖。
然后,在那一片腐朽与脆弱之下,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执拗的“情绪”脉络,被她敏锐的指尖捕捉到。
那不再是单纯的阴郁或不甘,而更像是一段被强行中断的、凝固了的……眷恋?以及一种深埋其下的、无法释怀的遗憾。
这感觉极其模糊,却比上一次更为绵长,像一缕几乎要消散的叹息,缠绕着她的指尖。
沈倾辞屏住呼吸,试图捕捉更多。
就在这时,那缕微弱的眷恋感仿佛触动了什么更深层的东西,一股隐藏其下的、截然相反的冰冷凶戾之气骤然反弹,如同沉睡的毒蛇被惊扰,猛地噬向她的指尖!
熟悉的针扎刺痛感再次袭来,虽然短暂,却足够清晰!
沈倾辞猛地缩回手,心跳漏了一拍。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指尖,隔着手套,并无异样,但那瞬间的触感反差却真实得令人心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