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大救市计划
222:大救市计划 (第1/2页)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的清脆声响。
王盛目光沉静,脑海中未来的影像与当下的现实交织,化为一串串文字落在文档中。
他选择的这几个项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垫底辣妹》:核心是“高考”和“逆袭”,这几乎是刻在中国家庭骨子里的共鸣点。
成本极低,主要场景是学校、家庭,演员需求少,周期可以压缩到极短。
在当下这个强调素质教育和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其励志内核无比正确,过审毫无压力。
它能精准覆盖学生群体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填补市场在青春励志类型上的空缺。
《初恋这件小事》:纯爱题材,清新自然。
进口片的缺失,会空出大量追求轻松、浪漫观影体验的观众,尤其是年轻情侣和女性观众。
这部电影没有复杂的社会议题,只有纯粹美好的情感,制作成本同样可控。
它能提供好莱坞爱情喜剧之外的一种选择,一种更贴近东方审美的含蓄与纯真。
《我的野蛮女友》:此片堪称“类型炸弹”,它颠覆了传统爱情片中男女角色的定位,女主强势野蛮,男主憨厚受气,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差萌,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话题性。
一旦成功,不仅能引爆票房,更能引领一阵跟风潮流,极大活跃市场气氛。
本土化需要巧妙处理,既保留其核心的喜剧张力,又要让女主的“野蛮”在国情下显得可爱而非真正的暴力。
《假结婚》:职场契约恋爱,先婚后爱的经典模式,喜剧元素充足。
这同样是为都市白领和年轻观众准备的“爽点”电影。
它能满足观众对轻松浪漫和阶层跨越(虽然是假装的)的想象,节奏明快,笑点密集,是合格的商业片拼图。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部是王盛准备的一个“奇兵”。
它有着喜剧的外壳,却包裹着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性探讨——孤独、衰老、社区邻里关系。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这类关注个体精神世界和社区温情的作品,如果能拍好,不仅口碑潜力巨大,也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讨论。
本土化需要下功夫,将北欧的冷峻疏离感转化为中国式的人情社会背景,主角可以设定为一个退休的、固执的老技工或老教师。
至于备选的《开心家族》(鬼魂题材)和与港岛方面可能的合拍片,前者审查风险较高,暂时搁置;后者可以作为后续重磅炸弹,不适合作为首批快速启动的项目。
抄这么多爱情片,王盛并不担心市场饱和。
当下的内地电影市场类型本就单一,好莱坞缺席后,娱乐内容的供给严重不足。
这几部爱情片各有侧重,从纯爱到喜剧到颠覆性关系,目标观众其实有细微差别。
它们共同的作用,是快速填补市场空白,用轻量级的成本,撬动广泛的观影需求,尤其是激活那些被《泰坦尼克号》培养起来的、对爱情电影有偏好的观众。
只要质量过硬,非但不会相互影响,反而能形成集群效应,炒热整个“国产爱情片”的市场。
毕竟,情侣永远是电影院的消费主力军。
……
接下来的几天。
王盛亲自操刀,为这几个项目撰写了详细的故事梗概、核心人物小传以及关键场景描述,重点突出了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情感内核和本土化方向。同时,公司的法务部门迅速行动,以盛影传媒的名义,为这些故事大纲和暂定名进行了版权注册,筑起了第一道护城河。
完成初步文案后,王盛带着厚厚一沓文件,再次走进了韩三坪的办公室。
韩三坪仔细翻阅着每一份企划,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垫底辣妹》……这个好,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向上。”
“《我的野蛮女友》?这能行吗?女孩子太凶了,观众能接受?”韩三坪抬起头,带着疑虑。
“韩叔,这是一种戏剧反差。观众看腻了温良恭俭让的女主,这种带点‘辣味’的,反而新鲜。关键是把握好度,让她的‘野蛮’是源于可爱和真性情,而不是无理取闹。”王盛解释道。
韩三坪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继续往下看。
当他看到《老沈的清单》(暂定名)时,目光停留了很久。
《老沈的清单》改自《一个叫老沈的男人决定去死》。
“这个……有点意思。拍好了,能拿奖。”他点了点这份文件:“这个要重点抓。”
最终,韩三坪拍板:“就按这个思路走!先集中力量攻克《老沈的清单》、《垫底辣妹》和《初恋这件小事》的剧本。我给你开绿灯,需要哪个厂的资源,我来协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